这块有纹身的骨头,早在年,身价就已经高达万。可最初,它还只是一味被称为“龙骨”的不常见中药材。
一切转变都要从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国子监祭酒开始说起……
王懿荣,字正儒、正孺,一字廉生、莲生,谥文敏,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山东福山(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人)古现村人。王懿荣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王祖源,清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任兵部主事,后官至四川按察司使,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和古器物收藏家。这使得王懿荣本人拥有极深的金石家学。
青年时期的他不像一般读书人终日在八股文章中钻研,而是在北京城南的琉璃厂流连忘返,沉迷于文物收藏、鉴定,潜心于金石之学。因此,王懿荣自18岁时起,曾8次参加科举,前7次均名落孙山,却反因古董文物鉴定而名满京城。《清史稿》有《王懿荣传》,云:“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龢、潘祖荫并称其学。”又金石学家吴士鉴于《王文敏公遗集序》中赞其“鉴别宋元旧椠,考释商周彝器,得公一言,引为定论”。
清光绪五年(),王懿荣中举,翌年连捷二甲第17名进士。朝考时,获一等第三名,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清光绪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翰林院侍讲、河南乡试主考、翰林院侍读并署南书房行走,旋又补汉日讲起居注官,一生中三次出任国子监祭酒(即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负责人)。
王懿荣像
王懿荣一生酷爱金石、收藏,既有《汉石存目》《古泉选》《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志》《古泉精拓本》《石渠瓦斋藏瓦》等金石著作传世,更因收藏古董而散尽家财。据《王文敏公年谱》载:“(王懿荣)固未尝一日有巨资。处极困之时,则典衣以求之,或质他种以备新收,至是以居丧奇窘,抵押市肆至百余种。然不愿脱手鬻去也。”因为收藏,他一生拮据,经常要把家中的衣服首饰,甚至是妻子的嫁妆也拿到当铺去周转资金,于是他不仅戏称自己是“赎当顶当当顶当”,而且还写诗自嘲,云:
廿年冷臣意萧然,好古成魔力最坚。
隆福寺归夸客夜,海王村暖典衣天。
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
墨癖书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癫癫。
清光绪二十五年()秋,55岁的王懿荣得了疟疾(一说伤寒),用了很多药均未见效。一位友人替他寻来一个治疗疟疾的药方。王懿荣略通医道,却发现药方中有一味名叫“龙骨”的药自己从没听过。原来,龙骨是一位并不常见的中药,味甘,性平,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龙骨主治“心腹*疰,精物老魅,咳逆,泻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中药材龙骨由于使用并不广泛,所以当时北京城中出售龙骨的药铺不多,据说只有宣武门外菜市口附近的一家药铺有售(也就是中国最古老的中医药老字号——“鹤年堂”)。王懿荣差人去药铺购买龙骨,出于收藏家对未知材质的好奇心,他决定在服药之前亲眼看看这味从未听过的药材。可是,家仆买回来的龙骨是被药铺捣碎的龙骨粉,王懿荣看后大失所望,并叮嘱家仆下次再买时,不要让药铺打粉,直接买回未经加工的“天然龙骨”供自己辨认。
中药材龙骨
待家人将未经加工的“天然龙骨”买回,王懿荣仔细辨认时,这才惊讶地发现,这些龙骨其实是一些大小不一的碎骨片,而其中的一些骨片上,居然还有一些富有规律的刻划符号。王懿荣精通金石,立刻意识到龙骨上的刻画符号很可能是一种古代文字,但这种文字却非籀、非篆,因此很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古代文字。于是,王懿荣立刻差人赶回药铺,将所有表面有清晰刻字的龙骨全部买下,并且向药铺许诺,如果再收到有字的龙骨,便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收购(一说是每片二两银子)。这便是王懿荣购进的第一批甲骨文。而随着国子监祭酒、当世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高价收购带有神奇刻划符号的中药材龙骨的消息在京城传开,
被历史掩埋了多年的古老文字——甲骨文才终于重见天日。
《龟藏——藏在龟壳里的甲骨文及河洛中国》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25.1购买王懿荣对殷墟第一批甲骨文的收购价为每字二两银子。如以清朝大米价格为参考:大米一石,贱时二钱三钱,贵时三两四两,取清乾隆年间江南平均米价(每石一两五钱银子)与今中等粳米米价(每斤1.6元)参照,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约与今天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但据《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载:“一品岁支银两,二品两,三品两,四品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又“京员例支双俸”,即中央国家机关和在京地方官员在基本工资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称“恩俸”;此外“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称“俸米”。由此可见,时任国子监祭酒(从四品)的王懿荣年俸不过二百余两。因此,王懿荣收购甲骨文,诚可谓不惜重金。
再之后刘鹗著书立传《铁云藏龟》、两个走了“狗屎运”的穷秀才脱贫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并开创了甲骨学、年的上海崇源拍卖会上二十片甲骨以万人民币成交等等。
这些都是后话了。
文字节选自《龟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