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孔子的画像中,为什么总露着两颗门牙学者这
TUhjnbcbe - 2024/3/11 17:18:00

孔子的画像中,为什么总露着两颗门牙?学者:这样更符合圣人形象

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公认的圣人,他建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论语》中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在识人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他不仅能够辨别一个人的良善污恶,而且还能预测这个人将来是否有大出息。

但是在《史记》中,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它讲的是孔子看人看走眼的一次经历。当时有一个人叫子羽,他曾经拜师孔子,但后来却被逐出师门。

孔子赶走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史记》中记载道:“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才薄。”

子羽其貌不扬,丑到连孔子都看不下去了,所以孔子才会认为此人才能浅薄,难有大作为,但这一次,孔子却看错了。

据《史记》记载,子羽一路向南游学,广泛招徒授学,逐渐名声大噪,“名施乎诸侯”。这是孔子才明白自己看走眼了,所以才会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以“以貌取人”来自省,但是从古至今,关于孔子的形象,很多人都认为是非常丑陋的,他们认为孔子才应该是那个被“以貌取人”的人。

孔子的画像中,为什么总露着两颗门牙?学者:这样更符合圣人形象

根据《史记》记载,孔子的长相的确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他的头顶,《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头顶凹陷中低而四傍高,像被砸下去凹了一块一样。

《史记》中还提到:“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凤峙,坐如龙墩……身长九尺六寸,腰六十围。”孔子身高相当于现在额一米九一,腰围有六十,俨然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形象,与大家心目中的文质彬彬书生的形象相差甚远。

通过《史记》中的这些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绝不可能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的玉树临风的男子,这一点在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孔子画像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孔子画像,大多都有这么几个特点: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堪称奇丑无比。

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孔子的画像中,为什么总露着两颗门牙?即便他真的长这个样子,作为千古圣人,后人为什么不在画像上美化一下呢?对于这个问题,此前也有学者给出过解答。

其实,孔子的门牙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龅牙,在古代,这种门牙被称作“骈齿”,它的意思是牙齿重叠。古时候,“骈齿”被人们认为是“圣人之像”,是只有圣人才会拥有的特征,虽然不怎么美观,但是却非常符合孔子的圣人形象。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不只是孔子,帝喾、周武王等古人,也都有“骈齿”。

这些有意思的故事,全都记录在《史记》当中,其实读史就是这么有趣,我们不仅能看到古人身上发生的故事,而且还能在其中学到很多知识和古人的智慧,这也是“读史使人明智”的根本原因。

在我看来,《史记》中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智慧,它不仅仅是一本史书,同时也是一本权谋之书、观人之书。在二十四史中,我最爱读的就是《史记》。这是因为《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是年从未被超过的史学巨著。从文学性来说,它有无韵之离骚之称;从史学上来说,它奠定了24史的基本体裁。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不仅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而且隐藏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可吸收借鉴的智慧,让人生少走弯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在历史上和文学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司马迁在记述历史的同时,妙语连珠,留下许多经典的具有哲理的诗句。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载了从上古时期到武帝之间的三千年历史,道尽了中国人的处事之术。

这样的一部绝世奇书,无论喜爱文学还是历史的孩子,是绝对不可错过的。

读史书可以知得失,学习到古代人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成功和不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总结。一个人的见闻,决定了他的视野;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的作为。

篇幅较广,但是分为传记故事,非常适合现在快节奏阅读,无论何时何地,抄起来直面智慧!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经常读史书,通常会有极高的格局。这套全彩详解的《史记》4册,不仅能减去孩子的阅读障碍,更能增加孩子的阅读乐趣。

珍藏版文章下单99元,别小看这两顿饭电影票的支出,却蕴含了百年间上千个老祖宗的智慧,不管买来琢磨,还是送予老友,精神价值不菲!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子的画像中,为什么总露着两颗门牙学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