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洛丽塔本是教科书级的文学经典,人们却
TUhjnbcbe - 2024/4/7 8:51:00

《洛丽塔》是一本言辞华丽,文学鉴赏价值极高的小说,却因为题材涉及伦理,太过敏感,最初美国的出版商都不敢出,由法国一家情色书籍出版商将其问世。

后来此书再流通回美国时,一下子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还被评为“二战后影响世界的一百部小说之一”,并两次被拍成电影。

作者纳博科夫出生在俄国,曾在剑桥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来移居美国任教,是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他曾说:“《洛丽塔》根本不是色情小说。”

《25堂文学解剖课》的作者,美国新闻媒体界有名的写作导师克拉克曾表达对《洛丽塔》的震惊,“出生在俄国、精通法语的纳博科夫,竟然能写出这么华丽、抒情的书面英语”,“这本小说,就是一个语言游乐场”,很值得学习。

一、《洛丽塔》不伦之恋背后的心理创伤

虽然这本书既畅销,又有学术地位,但终究因为敏感的内容,让洛丽塔(Lolita)这个名字从美国社会消失,父母不愿给女儿取这个名字。这也可以理解,就像中国父母不会给女孩取名“潘金莲”一样。但它衍化出来的名字萝莉(Loli),却成为可爱女生的代名词。

男主人公亨伯特是多国混血,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是学识渊博的教授,却有严重的恋童癖,甚至几次进入精神病院治疗,依然无能为力,这背后有他少年时的辛酸故事。

13岁时,他与一位同龄少女有过一段纯美青涩的初恋,那个女孩却因伤寒而夭折,那一年他痛失自己的爱人。直到中年,他心里始终住着一个13岁的少年,永远爱着他的初恋,因此他只爱慕花季少女。

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始终未能从早期的情感创伤中走出来,与现实世界处于疏离的状态,因此,虽然他像成年人一样结婚、离婚,却无法与成年女性建立深度的感情。

偶然机会,他遇到了12岁的洛丽塔和她的妈妈,并为洛丽塔的青春气息感到疯狂,最后,他不惜答应她母亲的婚,以便能留在洛丽塔的身边,成为她的继父。

婚后,洛丽塔妈妈看到了亨伯特的日记,明白了他对女儿的企图,于是羞愤交加地写信给他,却在寄信的路上死于车祸。

从此,亨伯特以继父的身份占有了洛丽塔,他一边真诚地爱她、悉心地照顾她,一边限制她与人交往,威胁和控制她与自己过逃亡的生活。就这样过了两年,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爱是病态的执念,他真正爱的,并不是洛丽塔,而是投射到她身上的初恋少女。

洛丽塔最终厌倦了这份关系,在一个色情剧作家的诱惑下逃走。三年后,亨伯特收到了她的来信,已婚并怀孕,需要他的资助。他来到她身边,慷慨地把钱给她,却枪杀了当年带走洛丽塔的剧作家奎尔蒂。

最后,亨伯特因病死于狱中,洛丽塔也难产而死,这段不伦之恋以悲剧落幕。

二、《洛丽塔》经典的创作密码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曾经建议:要想提高写作能力,需要大量地阅读经典名著,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学会欣赏之后才会创作,没有哪个作家没有鉴赏力就能创作。

当我们看到这本唯美的小说时,一边享受其中,一边会感叹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作为外行的我们,常常只能看热闹,不明就里。

克拉克在《25堂文学解剖课》一书中,介绍了X射线阅读法,逐层破译了《洛丽塔》的写作密码,拆解其中的巧妙机关,并指出了学习纳博科夫写作的四个方向。

“在阅读过程中,作家会像普通人一样,去获取信息,去寻求替代性经验和阅读快感,但却能比普通读者看到更多的东西,就好像他们有第三只眼睛,或者戴了一副前些年漫画书里的那种X射线眼镜。有了这种特殊视力,他们就能看到文本表面下的东西,看到构建文章意义的那个特殊装置。而大部分人是看不见的。”

1、声音,利用文字的节奏感和押韵。

克拉克通过分析《洛丽塔》中大量运用齿擦音、齿间音和流音,让文字读起来如音乐般带着美感。

中国文化中的诗歌、戏曲,都是非常讲究押韵和平仄的,在写作中,找到文字的韵律和节奏感,会让文学创作瞬间提升一个层次。

作者甚至提到了美国的说唱歌手,都是押韵和节奏感的高手,在中国其实也是一样,不信你看看中文Rap:

“我其实早已看透,每次的茶余饭后,这世界多么的脏,每个人变成了半人半兽。如果只有贪得无厌,凡事方能如愿,当我逐渐融入其中,虚伪也会装看不见。”(PGone的《破釜沉舟》)“看着这座奢侈淫迷的城市,包围了这座古老传统的城池,所有的前提以谋利为基础,所有的概念为人民币服务。那最真实的态度,当做你的武术,千万别让糊涂的社会,乱了你的舞步。”(龙胆紫的《穷孩子》)

2、姓名,没有一个名字是随便起的。

纳博科夫在小说里给了洛丽塔不同的称呼:洛儿、洛拉、多莉、多洛雷丝,克拉克认为,这其中有流音和硬音的张力,很像破茧重生的蝴蝶,它们都不是随便起的。

小说后半段,亨伯特带洛丽塔到过的地方,很多名字中都带着浓浓的怀旧色彩,一如男主人公永不褪色的少年记忆。

在中国的古典名著中,取名的学问随处可见,比如《红楼梦》中贾家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如果将她们名字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便是“原应叹息”,很直观地揭示了她们的命运。

而四姐妹各有一个大丫鬟,分别是:抱琴、司琪、侍书、入画,她们的名字连在一起是“琴棋书画“,分别对应了各自主人的兴趣爱好。

所以,文学作品中的取名是个大学问,好的作者会用名字烘托气氛,暗示深层的寓意。

3、故事,经典大多先告诉你结局。

每一部名著都包含一个精彩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的对话、惊心动魄的反转、略有意外的结局。

而克拉克在《25堂文学解剖课》中,把讲故事的方法分成了两种:“叙述什么”和“怎样叙述”。

“叙述什么”的代表作是悬疑、推理、恐怖类的小说,比如《达芬奇密码》,这类书虽然没有特别值得玩味的句子,却能以扣人心弦的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大部分名著却是第二种,“怎样叙述”是指我们已经知道结局,却还是会因为叙述的过程而获得乐趣。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书中前八行就已经把结局告诉读者,但写作本身是有力量的,人们会读很多遍。

而《洛丽塔》也是后一种。文章开篇,已经通过“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表达了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畸形爱恋。

又通过“你看,一个杀人犯也是可以写出带有独特风格的文字的”,表明亨伯特为了这份感情,竟然会杀人获罪的事实。同时,把少年时代的初恋与洛丽塔相提并论,这几乎已经剧透了大部分情节。

但在这本已知结果的小说中,作者还是用独到的讲述方式吸引着读者们的阅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4、意义,给读者一个读完全书的引擎。

任何一本书,一定会在开头就给读者一个动力,那就是为什么要读下去?克拉克称之为“意义”或“引擎”。

纳博科夫在《洛丽塔》开篇第四段,就把这个钩子放了出来:

“我的一号证据就是让那个六翼天使,那个单纯的、总被人误传信息的、长有高贵翅膀的六翼天使所嫉妒的女孩。先来看看这段像荆棘丛一样纷乱揪心的经历吧。”

因为译文和文化背景的隔阂,让我们理解这句话变得困难,六翼天使身居天使最高位,是爱和想像力的精灵,连祂都会被欲望诱惑,何况人间不完美的亨伯特呢?

这句话点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欲望的普遍,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准备去照见一个和自己一样不完美的、带着欲望的情感故事。

任何写作,一定都需要一台引擎,一个读者只有不断读下去,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而答案往往会直到书的结尾才揭示出来。

三、如何利用阅读提升写作?

《25堂文学解剖课》的实质是,通过克拉克这位写作大师的视角,从看似无规律可循的文本中,穿透文学名著的表层,深入理解创作的底层逻辑。

当下屏读时代,快速阅读风靡全球,但只有对经典反复读、精细读、X射线式阅读,才能真正了解写作的奥秘,从写作者的角度去理解“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本质所在。

如何运用X射线式阅读法呢?洁懿总结起来有这样几步:

1、在打动你的段落停下来,是什么打动了你,反复推敲、赏玩一下。

2、找出你最喜欢的内容,大声读出来或摘抄下来,进一步体会对文字的情绪感受。

3、问自己:“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需要思考,甚至讨论。

4、放下范文,带着这种感觉,写一篇东西,让它潜移默化到你的内在。

写作水平的提高没什么捷径可走,大量阅读和坚持写作是唯一道路。但肤皮潦草的阅读是不能提升写作能力的,正因如此,克拉克所介绍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他是美国最知名新闻学院——波因特学院执教了30多年的写作导师,还培养出两位普利策奖获奖作者和多位杰出作家。正是克拉克的目光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们有机会站在大师的视角,模仿大师的创作路径。

如果我们上中学时,就能遇到这样的语文老师该有多好,阅读文学作品不是为了答对“阅读理解”,而是像看电影一般,带着丰富的感受和体验,然后把这些情绪化的东西转化成理性视角,成为自己写作的资粮。

25堂文学解剖课30位伟大作家的33部经典作品后浪体味经典文学的精到之处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25购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洛丽塔本是教科书级的文学经典,人们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