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信陵君窃符救赵,看古代的调兵只认虎符
TUhjnbcbe - 2024/5/14 18:13:00

长平之战后,秦军开始对赵国都城邯郸进行围攻,如果秦国吞并赵国,对于战国时期的局势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赵国派人向各国求援。

魏国就是赵国联络的国家之一,魏王让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停留在赵国边境进行观望,为了从大局出发,信陵君联合魏王的宠妾盗取虎符,然后到军中与晋鄙合兵符,因为晋鄙怀疑此事,信陵君就杀了晋鄙,从而掌握了晋鄙的军队。

随后信陵君率领魏军与楚军联合击败秦军,并且乘胜追击给予秦国极大的打击,秦国自秦惠文王东出以来的成果全部付诸东流。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国中后期政治局势的走向,由此可以看出虎符在古代时期对军队的重要性。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的一种信物,也是兵符的一种,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明确记载的是:“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合符最早的说法是在《史记·五帝本纪》里,文中这样描述:“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兵符的制作材料大多由铜、玉或木石制成,在春秋战国时期有龙符、鹰符、羊头符等多种形态,由于大部分兵符都是以铜制的虎符居多,所以称为虎符了。

根据资料记载,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作为皇帝授予大臣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分为两块,一块在将领手中,一块在皇帝手中,这点可以从出土的杜虎符上的铭文得到印证:“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行殴”,说明调遣军队必须有国君的虎符相合,方可行事。皇帝如果想去调动军队,就需要让人带上右符,只要两符能够合在一起,将军就听从持虎符者的命令。

这样的兵符制度,任何人调兵都需要有虎符,使得军事统帅必须服从君主的命令,这样一来,虎符就增加了君主的统兵之权。

虎符作为一种军事象征的产物,代表着春秋战国时期君权对军权的掌握,实际上也代表了古代君主集权制的发展。

很多人肯定会打歪脑筋,既然掌握了虎符就掌握了军队,岂不是可以假冒一个虎符,然后自己当皇帝,虎符本身设计的时候就极为精良,里面有很多地方不注意是看不到的,更别提去冒充了。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书在两边,内容相同。也有将文字对剖的。

另一方面,虎符是代表君权,并不是只认虎符不认人,皇帝如果亲自去调兵的话,是用不到虎符的。

这一点在,史记中也能看出一二,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长信侯嫪毐谋反的时候虽然假造了玉玺,但是却没有虎符,最终追随他谋反的人并不多,所以,长信侯造反轻而易举就被嬴政给镇压了。

嬴政即位之后吕不韦操纵权柄,对王权构成威胁,但是嬴政想要收权的时候,就用虎符收编了吕不韦的军队,然后就可以任意对付吕不韦了,说明了虎符对维护国家政权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虎符制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

古代君王为了分散军事统帅的统兵数量,往往一地一个虎符,这种虎符并不能乱用,比如用一个地区的虎符去调另一个地区的兵,这就导致在突发战争的时候,地方先要向中央汇报,中央再派遣人执虎符前去调兵,影响军队的调动,战机已经错失一半。

另一方面,士兵只认虎符不认人,其实也是能够被有些人利用的,开篇说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典例,这就导致军队脱离了君权的掌控,假如信陵君是一个坏人,用兵符来做一个不轨的事情,对国家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

实际上,虎符的调兵制度并非十分完善,随着兵制的发展,虎符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汉朝时期,中央使用虎符就已经无法调动各地藩王的军队了,各地藩王拥有统兵、养兵、练兵之权,久而久之就不听从中央的号令了,这个时候你再拿虎符,谁也不会听从的。

实际上,汉朝时期的虎符是没有起到加强君主集权作用的,在后世虎符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历朝历代也在用其他制度性的办法去约束军事统帅。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信陵君窃符救赵,看古代的调兵只认虎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