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青岛5月9日讯(记者姜婷)现在喝中药的患者朋友越来越多,服药方法不科学,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这里把煎药的用具、禁忌以及注意事项等作科普介绍,以方便市民掌握。
1.中药煎煮法——用具
(1)煎煮中药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器具、不锈钢器具次之,忌用铁器和铜器。
(2)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从而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中药煎煮法——用水
(1)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如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均可。
(2)不能用金属离子含量高的矿泉水,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很快就会凝固,影响中药内有效成分的煎出。
3.中药煎煮法——泡药
(1)一般第一煎时以液面淹没过药材约3-5厘米为宜,药材适当加压。第二煎时,液面没过药材约1-2厘米,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2)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花、茎、叶宜浸20-3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宜浸60分钟,复方汤剂加水搅拌后宜浸30~60分钟。
4.中药煎煮法——火候
(1)煎药时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液烧开,再用文火慢煎。
(2)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温度急速的上升,使药液很快的沸腾,但也容易烧焦,文火的火焰较小,力道比较温和。
(3)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滋补药宜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
5.中药煎煮法——时间
中药煎煮法——特殊煎药法
1.先煎2.后下3.包煎4.另炖5.烊化6.冲服
1.先煎:
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赤石脂、牡蛎、龟板、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后下:
目的:药物类型为气味芳香类药物,为防其药物挥发
①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细辛等。
②不宜长时间煎煮: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
③煎煮方法:一般药物煎好前10分钟放入,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3.包煎:
目的:凡有绒毛或细小籽粒药物,或易于沉底焦化和糊化、难以过滤的药物,应装入布袋扎紧后,再于其他药物同煮。
①药物细粉、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等细小种籽类药物,药物细粉如青黛等均应包煎。
②含淀粉、粘液质较多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另炖:
目的:为保存贵重药的有效成分,尽量减少损耗。
①贵重药物:如人参,羚羊角、鹿茸等,为保存其有效成分不被其他药渣吸附而造成浪费,应单独煎也称另炖。
②方法:将药物切成小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冷开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煎好后,单独服用或兑入汤药中同服。
5.烊化:
目的:防止药物粘锅煮糊,附着他药而影响药效。
①药物类型: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
②方法: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溶化(烊化药):在其他药物已煎至预定量时,将溶化之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即可。
6.冲服:
目的:让药物中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充分发挥药效。
①冲服药物:如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②冲服方法:将冲服药调入适量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中药煎煮法——注意事项
1、煎煮前一般不用水洗中药。
2、浸泡中药不能用开水。
3、煎中药并非越浓越好。
4、煎煮时间要适当。
5、煎煮时要经常搅动。
6、煎煮过称中不要随意加液。
7、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
中药汤剂煎煮得很浓是不是效果好?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如果中药汤剂煎煮得很浓,就会有更好的效果。但其实中药不是越浓越好,汤剂浓度高并不见得效果就好,浓度一定要适度。
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中药的煎法历来都很讲究,如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凡物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我们必须重视中药的煎煮。
中药煎煮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而当煎到饮片本身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时,这种扩散运动就停止了。此时如果再继续煎煮,以求“又浓又少”,不仅药物内的有效成分不会再释出,还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断溶出,这样会使药液中有效成分因蒸发而减少,甚至在过长的高温中遭到破坏,从而降低药效。此外,长时间的煎药还容易煎煳,过分浓缩的药汁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发生厌恶、吐逆等副作用。
煎煮时刻,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状况而定。通常来讲,头煎以沸腾开端核算时刻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补益药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终5~10分钟入锅。
因此,为使中药发挥应有的效力,不仅要按常规煎煮一定时间,而且每次煎好滤取量皆不得少于毫升(约一个碗的九分满)为宜;如果是煎给小孩子服用,由于剂量较少,每次滤取的液量可酌减为毫升左右。
除了滋补药煎煮时间稍长,多数中药不需要浓煎。特别是解表、清热、芳香类药物,煎煮的时间还要更短一些,如麻黄、桂枝等解表药,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药,砂仁、沉香等芳香类药物。风寒感冒者多需要解表散寒,药物煎煮的时间就不宜过长;调理气虚者,补益药就需要浓煎。具体煎到什么程度,用多大量,需要请中医专家根据病情确定,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长煎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