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海洋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博物馆开放了“远古海洋”、“龙的时代”、“今日海洋”、“发现之旅”及“海洋与天文”五大展区,开馆时间9点,每日预约数量超过多人。
国家海洋博物馆首批与观众见面的多件展品中,有琳琅满目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动物标本。接下来,重点去“龙的时代”展区对恐龙时代的“海底双龙”一探究竟。
02:46“龙的时代”展厅通过展览鱼龙、翼龙化石及霸王龙化石模型揭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这一主题。
“龙的时代”序厅通过“龙的时代”展厅,感受来自史前生命的强大气息,这个展厅为观众展示了距今2.5亿年至万年间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在中生代时期,各种爬行动物繁盛,占据了海洋、陆地和天空,中生代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蛇颈龙有着长颈、短尾、大鳍和小头,属于上龙类,是一种在白垩纪末期灭绝的海生爬行动物。本展厅的这件标本为阿特拉斯南泳龙,属于蛇颈龙中最特化的薄片龙类群,其特征为颈部极长、头部极小。据国家海洋博物馆远古海洋组负责人严亚玲介绍,蛇颈龙的头小到比猫的头都要小。与沧龙不同,蛇颈龙在水中的游泳更类似于龟类,即用前后肢摆动前进。在捕食的时候,蛇颈龙将长长的脖子探入鱼群之中,用吸入的方式进行捕食。
蛇颈龙头部化石标本古生物学家在蛇颈龙的腹部发现了菊石和双壳纲软体动物的化石,据此推断蛇颈龙的“食谱”中包括这些带硬壳的生物。他们还在蛇颈龙的胃部发现了许多胃石,因此推测蛇颈龙的牙齿较细,无法咀嚼具有厚厚的硬壳的动物,需要靠胃石来研碎它们的硬壳。在最原始的古生物复原图中,往往展现了蛇颈龙盘绕蜿蜒的颈部,然而这是不正确的,根据现在的研究,蛇颈龙的颈部僵硬,不能进行大幅度的弯曲,更不能极端到垂直举起的程度。
蛇颈龙曾被一些人认为生存至今,是很多传说中水怪的真身,包括著名的苏格兰尼斯湖。然而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可靠的证据佐证这个设想。蛇颈龙的化石在全球范围内的侏罗-白垩纪的地层中广泛发现,且种类繁多。然而繁荣了一亿多年的蛇颈龙与恐龙同时在距今约万年前灭绝,其原因至今未解。
蛇颈龙化石标本本展厅中的这件蛇颈龙标本是一件完整度极高的标本,非常难得地是这件标本%保存了头部,这在古代动物标本,特别是蛇颈龙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这件标本是该品种中保存最好的一个个体,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标本。
沧龙是史上曾出现过的最大的海生爬行动物之一,其中最大个体据估计可达20米左右。在著名电影《侏罗纪世界》系列中,沧龙就以“最终boss”的形象出现在大荧幕上。形似巨鳄的沧龙类,与形似海豚的鱼龙、有着长长脖子的蛇颈龙一起被称为“中生代三大海生爬行动物”。但沧龙却是中生代最晚从陆地走入海洋的海龙类,在白垩纪末期才开始繁盛,迅速统治了海洋,并最终取代蛇颈龙成为新的“海洋霸主”。但即使它们成为了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顶级掠食者,依然没能逃脱灭绝的命运。
沧龙化石标本沧龙属于有鳞目,是现生蜥蜴、蛇等动物的近亲,根据研究,沧龙在水中的游泳姿势也更近似于蜥蜴、蛇的左右摆动式前进。作为海生爬行动物的一类,它们的内部构造以及生理特征和爬行动物类似,用肺进行呼吸,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浮出水面,就像今天的海生哺乳动物鲸鱼一样。沧龙的口中有额外的两排牙齿,十分锐利且呈倒钩状弯曲,双颚在咬合的同时产生巨大的扭力将猎物撕成两瓣,而上颚内的一排牙齿为内齿,当沧龙捕猎的时候,这排牙齿可以用来拖拽食物,把食物咬断或者撕裂成肉块,这样的进食方式类似科莫多巨蜥,但更加血腥凶残。可以说苍龙实际上是中生代海洋中顶级的捕食者。
沧龙头部及牙齿化石标本本展厅的这具沧龙标本来自摩洛哥,属于倾齿龙类。此类沧龙头部强壮,牙齿粗大,是一种非常凶猛的的捕食者。这件标本长七米,完整度达到75%以上,头骨完整度可达90%,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标本。
国家海洋博物馆远古海洋组负责人严亚玲介绍到,一般的化石标本都是后期几块几块的拼接或者修复的,像这种完整度达到70%以上很少,它可以称得上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件沧龙化石标本。
国家海洋博物馆远古海洋组负责人严亚玲介绍到,这两件化石标本的发现对了解当时海洋中这些爬行动物的分类演变以及它们这种身体结构特征变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了解当时的古生态,古环境,尤其是古海洋环境的变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悉,国家海洋博物馆是由洛德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了总体规划、展览策划、展陈设计及布展施工。此案例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央视新闻频道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