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异常,或心跳加快加强,甚至出现心慌不安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心悸的成因复杂,既可能与气虚有关,也可能与血虚相关。
一、心悸与气虚的关系
1.气虚的定义:气虚是指人体元气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气虚患者常表现为气短、乏
力、自汗等症状。
2.气虚引发心悸的机制:气虚导致心脏功能减弱,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心悸。此外,气虚还可能
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进一步加重心悸症状。
3.气虚心悸的特点:气虚心悸多表现为心悸无力、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同时伴有面色淡白或黄白、乏力自汗等症状。
二、心悸与血虚的关系
1.血虚的定义:血虚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的一种病理状态,血虚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等症状。
2.血虚引发心悸的机制:血虚导致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从而引发心悸。此外,血虚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心悸症状加重。
3.血虚心悸的特点:血虚心悸多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萎黄、眩晕健忘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口唇色淡、脉细弱等体征。
心悸虚证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者,治当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并配合应用养心安神之品,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
心悸实证常因痰饮、瘀血等所致,治当祛痰、化饮、活血化瘀,并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品,以求邪去正安、心神得宁。
心悸表现为虚实夹杂时,当根据虚实之多少,攻补兼施,或以攻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1.心虚胆怯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龙齿,朱砂,茯苓,茯神,石菖蒲,远志,人参。
2.心脾两虚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3.阴虚火旺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阿胶、芍药、鸡子黄。
4.心阳不振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炙甘草、生龙齿、生牡蛎。
5.水饮凌心
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脉沉细而滑。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6.心血瘀阻
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黄、当归。
7.痰火扰心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
#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