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认为,抽动症发病机理为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痰火内扰心神所致。
你看那些多动症的小孩子,大多数都是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儿脏腑娇嫩,生机旺盛,有“纯阳”之称,因为生长发育迅速所需,常常有精、津、液等物质的不足,所以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阴亏不能制阳,阳失制约,则出现兴奋不宁,多动不安,烦躁易怒等症,这种阳动有余的表现,并非阳气独盛,而是阴静不足所致。
拿之前看过一个孩子举例:
男,10岁,主诉: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4年余。
患儿自幼儿园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言语多,多次就诊均诊为“多动症”予“静灵口服液”治疗,效果不佳。
医院,查头颅CT示未见明显异常,未子明确诊治。
刻诊: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动作基本协调,话语多,脾气急躁易怒,学习成绩欠佳,纳可,寐安,二便调。
舌淡红,苔白,脉缓。
辩证:证属心肾不足。
根据这种情况,我给他用了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孔圣枕中丹
加减后:紫河车、龟板、生龙骨、远志、石菖蒲、生麻黄、五味子、茯苓
一个月后,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较前明显改善,脾气尚可,纳可,寐安,二便调。继予前方加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生龙齿、青黛
守前方随症加减继续治疗2月余,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等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今,未见上述症状,情况良好
什么道理呢?本例患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髓海发育迟缓,阴阳失调,阳动有余,阴静不足,发为本病。
肾精亏虚,脑髓失充,元神失藏,心神失养,则见注意力不集中;
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见小动作过多,冲动、脾气急躁;
肾精亏虚,脑失聪明,则学习困难。
舌淡,苔白,脉缓亦为心肾两虚之象。故予孔圣枕中丹化裁,以益肾填精,宁心益智,镇惊安神。
方中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配以龟板,益肾填精、补养血心,安神定志;生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远志,泄热而散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以安神益智、解郁;
石菖蒲,散肝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治“健忘、心胸烦闷”;
五味子、茯苓补益心肾、益心脾、宁心安神;
麻黄宣发肺气,使清阳之气上注于清窍,能通九窍,助石菖蒲醒神开窍。
全方共奏益肾填精,宁心益智,镇惊安神之功。
二诊时症状较前好转,仍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故在前方基础上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取“肝肾同源”之意,以增强补养肝肾之功,生龙齿重镇安神、青黛以清肝泻火,定惊。诸药配伍,标本兼顾
中医调治多动症,强调调整阴阳平衡,根据小儿“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及肾-精-髓-脑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从肾入手,突出“少年治肾”这一原则
所以大家明白了吗?
多动症,还是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