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生物化石群专题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生
TUhjnbcbe - 2024/9/2 18:18:00
一、嘉荫卡龙

嘉荫卡龙的化石材料于年由原长春地质学院与黑龙江省博物馆合作发掘,当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鸭嘴龙头骨化石和大量的肢体骨骼化石,但并未对头部化石进行详细研究。—年,吉林大学博物馆的昝淑芹教授、金利勇研究员与比利时皇家科学院的GodefroitPascal博士合作,对其头骨和其它骨骼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根据头盖骨、下颌骨和头后骨上的许多重要鉴定特征,建立新属新种——嘉荫卡龙(Charonosaurusjiayinensis)(图-1)。

二、嘉荫卡龙特征描述

鸟脚亚目OrnithopodaMarsh,

鸭嘴龙超科HadrosaurideaCope,

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Cope,

赖氏龙亚科LambeosaurinaeParks,

卡龙属CharonosaurusGodefroit,ZanJin,

图-1嘉荫卡龙(CharonosaurusJiayinensis)头骨及骨架素描图

(时代:晚白垩马斯特里赫特阶,产地:中国黑龙江嘉荫)

a:头骨素描图(左侧视)

b:正型标本头骨后部(右侧视)(CUSTJ-V-57)

c:骨架复原

图示中的缩写:AlP,alarprocess(基蝶骨翼突);Boc,basioccipital(基枕骨);Bpt,basipterygoidprocess(基翼状骨突);Dt,dentary(齿骨);Fr,frontal(额骨);Ju,jugal(颧骨);Lsp,laterosphenoid(侧蝶骨);Mx,maxilla(上颌骨);Par,parietal(顶骨);Po,postorbital(眶后骨);Poc,paroccipitalprocess(副枕骨突);Prf,prefrontal(前额骨);Pro,prootic(前耳骨);Q,quadrate(方骨);Sa,surangular(上隅骨);So,supraoccipital(上枕骨);Sq,squamosal(鳞骨).V,X–XII:foraminaforcranialnerves(头骨神经孔)

嘉荫卡龙

特征:同属型种

属型种嘉荫卡龙CharonosaurusjiayinensisGodefroit,ZanJin,

正型标本:CUSTJ-V-57,部分头骨化石(吉林大学博物馆,长春)。

参考标本:CUSTJ-Ⅲ、J-Ⅴ;GMHHLJ-16,77,87,,,14,,,,,,A10,A12(黑龙江省博物馆,哈尔滨)。

产地和层位:黑龙江省嘉荫县龙骨山渔亮子组,晚白垩世。

特征:顶骨背面光滑,没有箭状脊;鳞骨侧面几乎全被眶后骨的后突覆盖;副枕骨和后方骨突较低,延伸至枕骨大孔二分之一处;基蝶骨的翼突非常明显并对称分布;肱骨的三角胸脊发育较好;前臂长而纤细:尺骨总长与近端最大宽度之比大于6.,挠骨总长与近端最大宽度之比大于6.6;肠骨的前髋臼突较长,肠骨总长与前髋臼长度之比大于2.1。

头骨、下颌骨和齿系

基枕骨

基枕骨(Basioccipital)

基枕骨是枕骨髁的主要构成部分。从后侧看,枕骨髁非常低,横向加宽,表面有一条较深的垂直槽。基枕骨背面中央部分加宽,形成枕骨大孔的底部。基枕骨前端向腹侧凸出,形成蝶枕骨结节的后半部分。位于枕骨髁和蝶枕骨结节之间的基枕骨颈非常短。

基蝶骨(Basisphenoid)

基蝶骨与基枕骨完全愈合在一起,形成蝶枕骨结节的前半部分。基蝶骨在蝶枕骨结节前面形成一对长而结实的基翼骨突,它们都低于枕骨髁,并向腹面和侧面延伸,与头骨水平线成45o角。基蝶骨的侧部在每个基翼骨突上面各形成一个大而游离的翼突。侧视,这两个翼突近乎对称的向后和向侧面延伸。

外枕骨(Exeoccipital)

外枕骨髁向前后方向延伸较长,参与形成枕骨大孔的侧壁,并形成枕骨髁的背部和侧部。副枕骨突侧向延伸较大,与其它鸭嘴龙一样,不向腹面弯曲。副枕骨突的背面在连接上枕骨关节面处向下略凹。副枕骨突的背部和顶部都很粗糙,这表明有内韧带冒存在。

上枕骨(Supraoccipital)(

上枕骨呈椎状,在外枕骨、顶骨、后耳骨和鳞骨之间的枕骨区背部向前和向背面延伸。上枕骨凹陷的后端下腹边缘与成对的外枕骨相连,而与枕骨大孔顶部则完全隔离。上枕骨背部分割明显,中央有显著的突起,相应的两侧略凹。

后耳骨(Opisthotic)

后耳骨与外枕骨和前耳骨完全愈合在一起,很难确定它们之间的界线。耳蝶骨结节的后端在后耳骨的侧面形成一道明显的水平脊,一直延伸至副枕骨突的前腹面。后耳骨的前腹边缘形成后耳孔的后缘。

前耳骨(Prootic)

前耳骨保存不太完整,后端与后耳骨愈合;前端被侧蝶骨覆盖;背部与顶骨相接,形成大的凸板,向腹面延伸,遮盖了蝶枕骨结节的侧面;侧面与耳蝶骨结节的前端相连。

侧蝶骨(Laterosphenoid)

侧蝶骨大而结实,形成颅骨侧面的前端;后端覆盖了颅骨的前侧壁,并参与形成三叉神经孔的前边缘;背部与顶骨相接;前端背部破损,与眶后骨的接触情况无法描述。侧蝶骨的侧面有一条明显的近垂直棱脊,将眼眶与上颞孔分开;此脊向腹侧延伸形成较长的椭圆形脚状突起,覆盖了基翼骨翼突的侧面。侧蝶骨前端与眶蝶骨和前蝶骨形成复杂的缝合线。

眶蝶骨与前蝶骨(Orbitosphenoidandpresphenoid)

它们形成颅骨的前壁,因破损严重无法描述。

上颞孔(Supratemporalfenestra)

上颞孔为梯形,相对短宽。内侧中部和中前部边缘由顶骨围成;前腹缘为眶后骨;侧缘和后缘由方骨围成。

顶骨(Parietal)

顶骨相对短而宽,最大宽度远远超过长度。后侧边缘因连接上枕骨结节呈扁平状;腹侧与后耳骨和侧蝶骨形成较直的缝合线;前端保存不完整,但可以看出其与额骨完全愈合,并且侧面与眶后骨相连;背面非常光滑,没有箭状突起,两侧形成上颞孔的内边缘;后部相对上枕骨的中脊稍微向上延伸。

额骨(Frontal)

正型标本左额骨保存较完整,尽管前端破损,但可以看出前后相对较短,左右却特别宽。腹视,额骨中后拐角形成大而深的凹陷区,以容纳大脑的前半部分;此凹陷区被侧蝶骨和眶蝶骨升起的接触区包围。额骨的腹面形成眼眶沟;背面形成开阔的平台,向前、向内延伸。

前额骨(Prefrontal)

正型标本左前额骨只保存了一部分,外形呈新月状。它的前端相对较厚,侧面呈圆形,内表面非常粗糙,包围鼻孔的部分比较开阔。后端破损,但明显逐渐变薄、变高。内侧有长而浅的条痕。前额骨与泪骨的关节面宽而粗糙。

眶后骨(Postorbital)

眶后骨是典型的三射型,降支形成眼眶的后边缘和下颞孔的前背缘;降支略向前腹缘弯曲,横截面为三角形,侧面扁平,中后部形成大的凹陷区,连接颧骨的上升突。眶后骨的内眼眶表面凹陷较深,但未形成后眼眶槽。左眶后骨的后突保存完整,前端腹面加宽,与鳞骨的眶后骨突相连;后端形成一块长而宽的薄骨片,几乎覆盖了鳞骨的侧面。

鳞骨(Squamosal)

鳞骨由四个突起构成。眶后骨突短而宽,并向里微弯。前方骨突相对短,并指向末端,横截面为三角形。后方骨突较宽,呈扁平状。鳞骨在前、后方骨突之间形成一个大的开孔。方骨孔前、后表面都有刻痕,表明有连接方骨的韧带。方骨孔上方,鳞骨向上延伸明显;方骨孔内表面光滑,向上、向内倾斜形成上颞孔的后侧拐角。鳞骨的中支在研究材料中并未保存。

颧骨(Jugal)

颧骨的上颌突吻端圆滑,背腹向加宽,背面有一个高的泪骨突。上颌突的上颌骨关节面非常开阔。颧骨颈部收缩较大。颧骨背部有磨损较重的眶后骨磨蚀面。后突非常结实。颧骨中间有一个大的关节面与方颧骨的前突相连。

上颌骨(Maxilla)

上颌骨较破碎,但仍可看出上颌骨中点之后的突起很大,并呈上升状。上颌骨在背面突起前侧加宽形成支撑前上颌骨的架状结构。上颌骨向前逐渐变凸,中央表面扁平,被沿骨槽分布的一系列小孔穿过。

方骨(Quadrate)

方骨长而强壮,向后微弯。侧视,近端较圆,横截面为三角形;远端与副枕骨突前侧部相连。方颧骨槽特别长,深陷在颧骨翼之下。方骨的翼骨翼基部有一块稍小的中央髁骨伸向背面,与下颌关节骨的关节相连。

齿骨(Dentary)

齿骨长而坚固,背面向上凸出,外缘夹肌凹发育,表面具有一系列滋养孔和神经孔。冠状突高而细,向里微弯。齿骨中后部接光滑的上隅骨磨合面。齿骨后端,冠状突被下颌收缩肌窝的前背部深深切入。下颌收缩肌窝的前部在冠状突之下切入齿骨,此凹陷沿第10齿系进入齿骨内,形成一个深的下颌骨槽,沿第22齿系向前延伸。下颌骨槽之下,齿骨的中部有一个加长的磨合面。冠状突的后腹面有一个三角形夹板骨磨合面。齿骨的前端向腹面弯曲,与长轴约成0o角。齿骨与前齿骨相连的关节面吻端呈勺形,沿下颌骨中轴向上延伸。

上隅骨(Surangular)

上隅骨与下颌关节窝的接触部分延伸不太明显。上隅骨在下颌关节窝之前形成高而薄的骨片,向内侧凹陷形成下颌收缩窝的后面和侧面骨壁。沿上隅骨中部腹面有一个长而深的隅骨磨合面。

齿系(Dentition)

嘉荫卡龙齿系具有典型的鸭嘴龙式牙齿组合特征。较低层的每一排最多能观察到4颗连续牙齿。牙齿颊侧釉质化,较低层的牙齿向外弯曲,较高层的牙齿向内微弯。上、下层牙齿组合面呈波纹状,与水平面成45o角。单个牙齿尺寸因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中间最大,两端较小。牙齿齿冠较直,左右对称,呈披针形。齿骨齿上的釉质形成明显的波状中脊;上颌齿釉质化程度较弱,只有一条较直的中脊。

图-2嘉荫卡龙(CharonosaurusJiayinensis)牙齿素描图

(时代:晚白垩马斯特里赫特阶,产地:中国黑龙江嘉荫)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生物化石群专题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