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气化痰丸中不含的药物是(单选)
A.瓜蒌、*芩
B.胆南星、杏仁
C.陈皮、茯苓
D.浙贝母、桔梗
[答案解析]D。清气化痰丸方含陈皮、杏仁、枳实、*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以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互结之咳嗽。清气化痰胆星蒌,夏芩杏陈枳实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疗。
02、小陷胸汤中不含的药物是(单选)
A.*连
B.大*
C.瓜蒌
D.半夏
[答案解析]B。小陷胸汤方含*连(A对)、瓜蒌(C对)、半夏(D对)(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03、二陈汤煎加乌梅的主要用意是(单选)
A.滋阴生津
B.敛肺护正
C.生津止渴
D.涩肠止泻
[答案解析]B。乌梅的功效为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二陈汤方含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乌梅,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是治疗痰证的基础方。其中,配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B对)。
04、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功用的方剂是(单选)
A.清气化痰丸
B.贝母瓜蒌散
C.小陷胸汤
D.温胆汤
[答案解析]C。“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C对)。
05、滚痰丸的主治证临床见于(多选)
A.癫狂昏迷
B.胆怯易惊
C.咳喘痰稠
D.眩晕耳鸣
[答案解析]滚痰丸泻火逐痰,治疗实热老痰证。若痰热上蒙清窍,可见癫狂昏迷(A对);扰乱心神,见惊悸怔忡;内壅于肺,见咳喘痰稠(C对);痰火上扰清空,则发为眩晕耳鸣(D对)。胆怯易惊为温胆汤主治证的临床表现(B错)。
方剂学各论——祛痰剂(一)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16道)
1.概念: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2.适应范围: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
3.配伍规律
①治疗痰病,不仅要消除已生之痰,而且要着眼于杜绝生痰之本。多配伍健脾祛湿药,有时酌配益肾之品,以图标本同治。
②又常配伍理气药,因痰随气而升降,气滞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③至于痰流经络、肌腠而为瘰疬、痰核者,又常结合软坚散结之法,随其虚实寒热而调。
4.分类:分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治风化痰五类。
5.注意事项
①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
②同时应注意病情,辨清标本缓急。有咳血倾向者,不宜使用燥热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出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6.本章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
①燥湿化痰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治痰的基础方剂,主治湿痰内阻的咳嗽痰多等证。温胆汤功能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胆郁痰扰之心烦不眠、呕吐呃逆,以及癫狂等证。
②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稠色*之证;小陷胸汤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的小结胸病。
7.具体内容
(1)燥湿化痰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水煎服。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①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
②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了“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
③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④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医方集解》谓:“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干姜;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①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甘草,加天南星、枳实而成。天南星增半夏燥湿化痰之力,枳实助橘红理气化痰之功,故燥湿化痰行气之力较二陈汤为著,主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之痰厥等证。
②涤痰汤又在导痰汤基础上加石菖蒲、竹茹、人参、甘草,较之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常用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③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肺肾并调,金水相生,故适用于年迈者肺肾阴虚、湿痰内盛之证。
温胆汤(《三因方》)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症除。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
水煎服。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癲痫,苔腻微*,脉弦滑。
①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
②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强。
③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④综合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若心热烦甚者,加*连、山栀、豆豉以清热除烦;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以重镇定惊;呕吐呃逆者,酌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眩晕,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息风;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息风止痉。
本方为祛痰清热之方,心肝血虚之烦悸者不宜用。
(2)清热化痰剂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胆星蒌,夏芩杏陈枳实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瘳。
陈皮、杏仁、枳实、酒*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生姜
姜汁为丸,温开水送下。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腻,脉滑数。
①胆南星苦凉、瓜蒌仁甘寒,均长于清热化痰,瓜蒌仁尚能导痰热从大便而下,二者共为君药。
②制半夏虽属辛温之品,但与苦寒之*芩相配,一化痰散结,一清热降火,既相辅相成,又相制相成,共为臣药。
③治痰者当须降其火,治火者必须顺其气,故佐以杏仁降利肺气以宣上,陈皮理气化痰以畅中,枳实破气化痰以宽胸,并佐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使以姜汁为丸,用为开痰之先导,且可制半夏之*。
④诸药合用,化痰与清热、理气并进,俾气顺则火降,火清则痰消,痰消则火无所附,诸症悉除。
若痰多气急者,可加鱼腥草、桑白皮;痰稠胶黏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青黛、蛤粉;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烦燥不眠者,可去*芩,加清热除烦之*连、山栀,并酌加琥珀粉、远志等宁心安神之品。
咳痰清稀色白,或痰白滑利易咯属寒痰、湿痰者,不宜使用本方。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半蒌,宽胸开结涤痰优,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腻服之休。
*连、半夏、瓜蒌实
先煮瓜蒌,后纳他药,水煎温服。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痰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稠,舌红苔*腻,脉滑数。
①全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用时先煮,意在“以缓治上”而通胸膈之痹,为君药。②臣以*连苦寒泄热除痞,半夏辛温化痰散结。两者合用,一苦一辛,体现辛开苦降之法;与瓜蒌相伍,润燥相得,是为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常用组合。
方中加入破气除痞之枳实,可提高疗效。若心胸闷痛者,加柴胡、桔梗、郁金、赤芍等以行气活血止痛;咳痰*稠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胆南星、杏仁、贝母等以清润化痰。
湿痰、寒痰以及中虚痞满者,本方不宜。
滚痰丸(礞石滚痰丸)
滚痰丸用青礞石,大**芩与沉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痰怪症力能匡。
大*、*芩、礞石、沉香
泻火逐痰。
实热老痰证。癫狂昏迷,或惊悸怔忡,或不寐怪梦,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大便秘结,苔*厚腻,脉滑数有力。
礞石为君,取其咸能软坚,质重沉坠,功专下气坠痰,兼可平肝镇惊,为治顽痰之要药。臣以苦寒之大*,荡涤实热,开痰火下行之路。佐以*芩苦寒泻火,消除痰火之源;沉香降逆下气,亦即治痰必先顺气之法。方中大*、*芩用量独重,一清上热之火,一开下行之路,有正本清源之意,“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四药配合,确为降火逐痰之峻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