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福建省之茶种渊源上
TUhjnbcbe - 2021/5/27 23:12:00

茶树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其物种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早期,距今七八千万年之前。据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02.12~.04.19)历经五年环球考察,20多年的研究,于年11月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鲜明地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学说。这个学说的主要要点有四:(1)一般进化论:生物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现有物种是由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物种,这已被近代科学界所证实和普遍认可。(2)共同祖先说:现在分子生物学已经发现所有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可说是生物起源同祖。(3)自然选择说:生物种群中的个体存在变异,那些具有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并繁殖更多的后代,而且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将渐被淘汰,这种微小的变异会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得到积累而导致新物种的产生。(4)渐变论:生物物种是通过微小的优势变异逐渐改变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可谓是科学的论断,他给世人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在《物种起源》发表十九年的年至年,福州三坊七巷名人严复先生在英国学习期间,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受到了很大影响,他回国后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翻译工作,向中国科学界介绍了《物种起源》名著进化论中关于“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的途径,在生存斗争中的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的机制,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标准也是选择的结果”,这个理论为中国的生物研究和茶树物种进化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理论依据[15]。

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是一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博物学家。在《物种起源》发表20年后的年,他又发表了《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果》一书,书中的论述,为当代生物遗传变异、杂种杂交等农业育种;为茶树的人工杂交、育种,茶树品种无性繁殖和生物分子育种技术等品种选育打下理论基础。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渐变”等学说,对我们研究福建茶树种群的物种变迁,有着十分深远的指导意义。在中生代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福建境内的地质变动,使地台升起,形成高山峻岭,河谷下切,河岸徒峭,绝对高差达-多米,产生复什地势、地貌,呈现气候、土壤、生物等垂直分布。茶树生长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海拔地带、不同纬度,经过长期的物种微小优势变异逐渐改变,导致新茶树物种的产生,形成了亚热带的大叶种或中叶种的茶树种质;中、北亚热带的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的品种。茶树的遗传变异,使福建省这个茶树原产演化区域的茶树变异成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形成了当代茶树“品种王国”。

福建省的茶树种质资源之所以能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是与茶树原产“演化区域”福建的优异地理、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又是在漫长的地质构造变动历程中渐变衍演而来的。著有认为,其茶种原属野生茶树,在古代发现茶的药用、饮用价值后,逐用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不断衍变。关于福建省茶种的渊源始于何时?据著者多年的探讨,认为应上溯到茶树物种起源的新生代第三纪早期之前(约距今七、八千万年之前)。至于福建茶树的发现和利用,也应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期。茶种原属野生,后逐被人工栽培不断变异,这从福建省茶树原始品种“菜茶类群”的二大主要分布区近年考证的资料,可以为鉴。

一是武夷菜茶群体产地的“武夷茶始于周朝”。据姚月明等考证:“吴觉农在《四川茶史话·前言》援引《华阳国志》向武王献茶的八个南方国中的“濮”与《八闽通志》、《福建史稿》上的“濮”,正是武夷山船棺葬之族属“闽濮族”,考证相同,史实相符。于是揭开了“武夷茶始于周朝之说,值得研究”。从而证实商周时建茶已和蜀茶一道作为茶而问世了。晋·常璩《华阳国志》载:当武王出兵伐纣(公元前年),有许多友帮和庸、蜀、羌、徽、泸、彭、濮八个南方小国率兵来会,把所产之茶(当时不称茶,或其别称)献给武王“以茶代酒”。年9月,福建考古工作者对武夷山的“架壑船”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经碳14测定,距今±年,上限年代早于殷,也就是相当于夏商之际,武夷山区就有先民居住,悬棺无疑为他们的遗物。通过考古学界调查、发掘、考证,确认为商周时代“七闽”的葬俗,其族号为“闽濮族”,武夷山古代传说中的武夷君即其君长,足见武夷茶于周朝之前就被利用。

又据《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载》指出“武夷茶原属野生,非人力所植,为一老人所发现,初献茶,死为山神,立庙祀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干坑,海拔m,曾发现了短柱茶,树高18m,胸围㎝,树幅6×8m的野生茶树。年在自然保护区青龙瀑布山麓也发现有野生茶。

二是天山菜茶群体产地天老山(天山)“商周丹丘子、霍桐真人以茶修炼”。宁德天山(天老山)曾称霍山,它是天下三十六洞天的第一洞天,是中国历史上仙家、道教修炼圣地。天山西部的霍山顶(即今虎贝乡西南部的无名峰、第一旂一带),为丹丘子于此修炼饮茶等活动遗址。其附近亦是目前福建省现存野生茶最大的群落——蕉城区姑娘坪等野生茶树分布地。道教先师葛玄等在霍山以茶炼丹,理论家陶弘景曾隐居宁德蕉城天山山麓“元禧观”修炼,他在《杂录》中记载:“服苦茶轻身换骨”。综上可见,蕉城区天山及周围,早于商周时期丹丘子、霍桐真人在天老山(天山)亦以茶作为保健品饮用。

此外,在天山周边的闽东茶区诸县和*和县亦有许多茉莉及变异茶树。

从上述武夷山、天山(天老山、霍桐山)两大名茶区及周边的历史考证和品种变异、野生茶树生存,可初步确认福建早在商周时期已始用茶,“以茶轻身”。足证,福建是茶树原产“演化区域”,丰富多样的茶树品种乃是从野生种衍变而来,并非如国内有些专家所述的几条路线而传播到福建。故著者认为,福建的茶种,是茶树同源分布种质的衍演。

福建不仅野生茶树星罗棋布,而且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现有茶树品种多种,有国优良种19个、省优良种17个、地方品种数以千计,仅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就建立了茶树观察园、福建省乌龙茶种质资源圃与选育材料种质库五处,总面积50多亩,征集保存了0多份,地方与新选育的茶树品种类型多个,这些都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打下坚实基础。

福建茶树品种依种群和分布地域等,可分为两大群落:一是闽北有性系菜茶群落(以制乌龙茶的武夷菜茶为代表);二是闽东有性系菜茶群落(以制绿、红、白茶的天山菜茶及坦洋菜茶为代表);三是闽东北无性系大白茶群落(以制红、绿、白茶的福鼎大白茶、*和大白茶制乌龙茶的闽北水仙为代表);四是闽南无性系乌龙茶种群落(以制乌龙茶的铁观音、佛手、奇兰八仙茶为代表);五是省茶科所新选育的无性品系。

福建茶种依繁育方法分为无性系品种和有性系品种二大类。无性系是以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法培育的品种,它有乔木大叶型(如省茶科所选育的春雷、云峰、*芽、山舞、朝阳、英红1号等)、半乔木大叶型(如水仙、*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梅占、福安大白茶、早逢春、四季春、岭路大白茶、歌乐茶、*岗乌龙、柏柳乌龙、白牡丹、长红;省茶科所选育的福云6、7、8、10、23、11、9、15、16、19、20、21、14、2号、福云、、迎春、早春毫、白云2、3、4、号等,还有吴山早芽、岗下大茶、大红茶、郑兆钦选育的八仙茶等)。半乔木中叶型(如*棪、桃仁、圆叶种;省茶科所选育的*奇、朝阳、*观音、紫玫瑰、瑞香、玉龙、*玫瑰等);灌木大叶型(如红芽佛手、绿芽佛手、兰田乌龙、联山大叶等);灌木中叶型(如铁观音、毛蠏、大叶乌龙、本山、白奇兰、金面奇兰、青心奇兰、早奇兰、慢奇兰、竹叶奇兰、赤叶种、白样观单、长叶早、竹叶种、崎种、红英、薄叶、厚叶种、红样、白茶、福岭白牡丹、大坪白牡丹、红骨乌龙、笠枝乌龙、高脚乌龙、长叶乌龙、毛猴、犹猴种、牛角茶、紫芽早;省茶科所选育的悦茗香、丹桂、九龙袍、茗科1号、春兰、金牡丹、春桃香、紫牡丹、革新1号等);灌木小叶型(如矮脚乌龙、软枝乌龙、小叶奇兰、墨香等)。用无性繁殖的茶树品种,能够长期保持原有纯一的优良的遗传性状,减少品种的变异。

福建有性系茶树品种,有半乔木大叶型(如吴山清明茶、桐木大叶种等);灌木中叶型(如武夷菜茶、天山菜茶、坦洋菜茶等)。

除上述有性系、无性系品种之外,尚有稀有品种筲绮、奇曲、肉桂、白瑞香、天山奇丛、曲枝叶、天山栲叶茶、瓜子金、苦瓜、金钱、*袍、北斗、九龙珠、*龙、正太阳、白牡丹、大红岩;武夷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等。

下面根据福建省茶科所《茶树品种志》(.1)、《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志》(.9)、《建茶志》、《宁川佳茗——天山绿茶》及调研资料,将福建省的栽培茶树品种二大类群(即有性系菜茶类群,无性系大白茶类群)及新选育的国优省优品种的渊源及品种主要特性作下简述。

1有性系茶树类群源流

福建有性系茶树类群以菜茶群体为大,是福建渊源久远、最古老的茶种,它是福建茶树品种遗传变异的原始种。主要生长于中亚热带、海拨较高的闽北、闽东茶区。它多属于有性群体。主要群体是武夷菜茶群体、天山菜茶群体及坦洋菜茶群体。

1.1武夷(建州)茶树群体

古代建茶主要分布于武夷山周围的建瓯、建阳、崇安等闽北诸县,其茶树多为有性茶树群体(后多称武夷菜茶)。据初考,在周朝就有利用茶,汉朝以来就有人工培植茶,并将茶种往川、粤、台及印度等国内外传播。据《建茶志》(南平茶叶学会,年10月)载曰:“汉时,汉道人甘露祖师吴理真从建溪移植了七株茶树,栽于(四川)蒙山五顶中最高的上清峰顶。四川《名山县志》载:孙渐《智矩寺留题》古碑记云:“倚栏眺茶圃,昔有汉道人,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至今满蒙顶,品倍毛家谱”。据《中国茶叶大辞典》:史载为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树。唐朝以来,建茶(武夷茶)更渐传向海内外,尤其是传到了印度等国。

唐朝,建茶传到广东南海。晚唐诗人曹松,广东南海人,于唐咸通末年至乾符年间(-),曾投奔建州刺史李频为幕客,李频病逝任所后,曹松由建州回南海西樵山,带去茶籽回乡定居,把种茶、制茶技术传给乡人,后成为广东境内最早的茶区,出产名茶“西樵云雾茶”[17]。

北宋元符二年()春,四川万源县民王雅父子,移植“建溪绿茗”于四川万源县石窝乡古社坪,有“植茗灵园记”摩崖石刻于其地,为万源县文物保护单位[17]。云贵川既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为啥还要从福建引种茶树呢?这说明,福建这个茶树“隔离分布”区域的茶树演化有大、中、小叶种,新品种已十分丰富,且适合于人工栽培。

清朝,茶树传播到台湾。清嘉庆年间(-),台湾茶商柯朝自福建回乡(返台),带去建瓯桂林乌龙茶(青心乌龙)树苗,于台湾鱼鳞坑种植并繁殖成台湾当家品种——青心乌龙。台湾南投县鹿角乡举子林风池于咸丰年间来闽乡试,取得建茶苗36株,带回繁殖后形成台湾“冻顶山茶”。

武夷茶树是最早传到印度。《建茶志》记道:道光十四年(),印度总督本廷克组织茶叶委员会,该会秘书乔登乔装入福建,在武夷山购买大批茶籽(有性系菜茶),次年运抵加尔各答,育成株茶苗,分植于阿萨姆、古门、台拉屯等地。又于道光十八年()聘请中国茶师仿制武夷茶8箱[17]。

武夷菜茶有性群体,经长期栽培繁衍,杂交变异,产生许许多多有性群体及名丛。它依叶张大小,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及名丛。它适合于制造闽北乌龙茶、小种红茶。

(1)、小圆叶型:4~5×2.5~2.8厘米(属小叶型);

(2)、瓜子叶型:2.6×1.2厘米(叶小如瓜子);

(3)、长叶型:12×3.1厘米(中叶型);

(4)、小长叶型:4~5×1.5~2.0厘米(小叶型);

(5)、小叶水仙型:8.5~10×3.5~4.5厘米(中叶型);

(6)、阔叶型:9.4×3.3厘米(中叶型);

(7)、苦瓜型:10×3.3厘米(中叶型);

(8)、圆叶型:5.7×2.5厘米(小叶型);

(9)、名丛:(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半天夭,水金龟等)5.3~8.9×2.6~3.3厘米(平均为7.1×3.0厘米,属中叶型)。

武夷菜茶在同样肥管条件下,其叶张大小为2.6×1.2~12×4.5厘米。其中,中叶型居多,小叶型偏少,以其整体而言,应划为中叶种,不宜列为小叶种,但年科恩斯徒(COHENSTART)以其叶长3.5~6.5㎝的不完整调查数值为依据,划为小叶种,这不完全符合实际,特在此书中加以纠正[16]。

1.1.1闽北古代茶种

建州(武夷山)有性茶树群体,产于正岩的称为“正岩奇种”,这些名丛数以百计。早在宋朝《东溪试茶录》对茶树品种就有分类论述。据《建茶志》(南平地区茶叶学会编),其主要茶种有:

1.1.1.1白叶茶

生于崖林之间芽叶薄如纸,茶农以其为“茶瑞”,民间多种植,取其初出之芽,参加“斗茶”。这种白叶茶,又称白茶,至今也时有发现。

1.1.1.2柑叶茶

树高丈余,叶厚类似桔叶,芽肥壮,是建茶中的上品。此茶有如古代遗留到现在的“佛手”种的叶子一样。

1.1.1.3早茶

叶象柑叶,芽叶最早茁,民间多采摘作试焙。现代尚存,有如“桃仁”。

1.1.1.4细叶茶

叶比柑叶细薄,树高五、六尺,芽短,适种土深的山地。这就是现有经常称它为“小叶种”或“柳叶种”。

1.1.1.5稽茶

叶细而厚密,芽晚,色青*。有如现存的“毛蟹”、“*木炎”的厚叶种。

1.1.1.6晚茶

发芽比诸茶晚,发芽于“社后”。有武夷山的“瓜子金”,“不知春”。

1.1.1.7丛茶

也叫蘖茶,丛生,高不过数尺,一年内可发成四株。民间多种植,古代称它为“草茶”或“菜茶”。

1.1.1.8白茶

《北苑拾遗》云:官园中有白茶五六株,能仁寺有茶树生石缝间。

1.1.1.9铁罗汉

《闽产异录》云: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仅止一株,年产少许。

1.1.1.10洞宾茶

《片刻作余闲录》云:天游观前有老茶、盘根旋绕水石间,每年发十数株,其叶肥厚稀疏,仅可得茶二、三两。

1.1.1.11文公茶

又名臭叶香茶,《随见录》:“武夷朱文公书院内,有茶一株,叶有臭虫气,及焙出时,香逾他树,名臭叶香茶”。

1.1.1.12小园叶种

树高公分,枝干直立稀疏,枝条多弯曲生、叶质厚,象桃仁形,叶色暗绿,叶面光泽,叶背呈银绿色,有细小白绒毛。

1.1.1.13瓜子叶种

树矮小、枝条细小丛生,叶色暗绿,叶面光泽,叶形如瓜子,萌芽早。

1.1.1.14长叶种

树高公分,枝干多朝天,丛生,叶色暗绿,嫩叶呈浅绿带紫色,萌芽期迟。

1.1.1.15小长叶种

树高80公分,枝干细而多弯曲,密条丛生,叶厚而硬,浓绿色,叶面平滑光泽,幼叶呈紫红色,萌芽迟,全叶成般底龙骨形。

1.1.1.16水仙形种

树叶如水仙叶形,叶色翠绿,质厚而脆,叶面发光泽,叶片面船底龙骨形,萌芽期早。

1.1.1.17阔叶种

叶尖长而稍钝,叶厚而润,浓绿色。

1.1.1.18园叶种

树高50公分,枝干斜生略有弯曲,叶色翠绿,叶面平整光滑,叶尖缺如桃仁、萌芽力弱。

1.1.1.19苦瓜种

叶面隆起,有如苦瓜果实外形而得名,树高公分,分枝颇盛,枝条柔软,有弯曲,叶色苍绿,叶肉隆起,叶面皱如苦瓜,略发亮光[17]。

1.1.2武夷名丛及稀有茶种

明清武夷山出现了五大名丛: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还有稀有茶种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肉桂、瓜子金、苦瓜、金貌、*袍、九龙珠、*龙、正太阳、大红岩等。

1.1.2.1“大红袍”

树种是世界珍稀的名贵茶树,也是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保护区中,独特的茶树名丛,其稀贵的成茶产品“大红袍”一直作为“御用”贡品,故又有“国宝”之誉。它发现于清朝中叶,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年郑光祖《一班录杂述》,载曰:“若闽地产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该茶树的冠名,据武夷天心岩寺僧人说:“该树以嫩叶呈紫红色而得名”。其他还有几种神奇传说。大红袍茶树原产于武夷山九龙窠最后一窠的峭壁之腰坎园上。年有三栋。年,有寺僧请当时任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县长吴石仙题刻“大红袍”三个字于岩壁。九龙窠处于幽深的峡谷,九座嶙峋的岩峰犹如九条将要腾空而起的游龙。附近巨石盘错,峰顶细泉飘落,山涧泉水淙淙,环境荫郁,窠岩脚下平地上茶树丛簇。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使茶树孕育了丰富的内含物,优异独特的“大红袍”成茶品质,被誉为“茶中之王”。

年3月始,由*修岩等用无性繁殖法,对大红袍进行选育,后由陈德华等于武夷山中试,至今已推广种植40km2。

1.1.2.2铁罗汉

位居五大名丛之二。茶名始于宋代。《闽产异录》载:“铁罗汉为武夷宋树名,叶长。”由此其树有千年的历史。建国前传该树三处都有,一说在慧苑岩内*洞内;一说在竹窠岩长窠内;一说在马头岩。查竹窠岩的,在长窠西端最后一梯园之北角外面,正位于三仰峰下,靠风化石剥落,以肥沃土质,石旁有涧水,终年湿润根部,品质不仅超过内*洞之树,且具有特殊香味,胜过大红袍。两处茶树除叶色稍异,在叶形上都是较狭长的柳叶形,叶长而大,叶色鲜绿有光,叶面平展,叶尖钝,弯曲路下垂,叶肉隆起略皱,叶脉粗显露,枝干支立性明显,生长期较迟。

据倪郑重资料,惠安施集泉茶行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营武夷岩茶,创有多种商品茶,其中以“铁罗汉”最为名贵。

1.1.2.3白鸡冠

位居五大名丛之三。茶名始于宋代。扬名早于大红袍,多用它充作贡品,据说充贡始于明代,当时有一知府携眷游武夷,其子突感染恶疾,止止庵僧人以“白鸡冠”茶,教其子饮服,遂至康复。知府奏献此茶,皇帝尝过认是茶中上品,遂命寺僧守株,年赐银百两,粟40石,每年封制进贡,一直延续至清代。白鸡冠产地有两处:一处在文公祠内,一处在火焰峰下外*洞内,据查两地茶树颇为相似,当茶树萌芽,幼叶初展之时,新梢薄软如绵,色泽浅绿微*,与树上深绿色的老叶呈明显的双层色,因此而得名。

1.1.2.4水金龟

为五大名丛之一,水金龟扬名于清末,水金龟茶树原产于天心岩杜葛寨下,被山洪冲至牛栏坑石凹处,兰谷岩寺僧凿石设阶蓄之。因其产权的归属,争论耗银元千圆,使其身价更为不凡,水金龟皮色灰白,枝条略有弯曲,叶长园形,质薄而脆,叶平展,绿色,有光泽。叶缘略起波状,叶尖销钝,叶肉略隆起,主脉稍粗露,侧脉细而都显露,叶缘毕斜向上,三株丛生一处,极为衰老[16]。

1.1.2.5半天妖

又称半天腰。源于明永乐年间,为武夷五大名丛之一。它长于天心九龙窠三花峰的半山腰。原名半天鹞,属灌木型,中叶种、晚生种。叶色深绿光滑,茶香郁、味醇。

1.1.2.6武夷白牡丹

原产于武夷山马头岩水洞头,此处岩石环抱。茶树倚岩而生,为武夷名丛之一。年引种福建省茶科所。树势高大,树姿开展,属小乔木型中叶晚生种。色绿、多毫、结实率低。

1.1.2.7武夷金桂

原产于武夷山。系武夷名丛之一。它为灌木型中叶晚生种。树姿丰开展,叶片卵圆形,叶绿色,毫较少。

1.1.2.8金锁匙

原产于武夷山,系武夷名丛之一。它亦为灌木树型,属中叶类,萌芽期为中生种,树势半开展,叶形呈卵圆形,叶色绿色,芽叶茸毛少。

1.1.2.9北斗

原产于武夷山北斗峰,亦系武夷名丛之一,灌木中叶类,为中生种。原称北斗1号。年秋从原崇安(武夷)茶场的企山品种园引种福建省茶科所。鱼叶开展期约在三月中下旬。嫩芽梢尚肥壮,色绿微紫,毫尚显。

1.1.2.10白瑞香

原产于武夷山之慧苑岩,为武夷岩茶珍贵名丛。年秋引种福建省茶科所。树势直立高大,属小乔木中叶类的中迟生种,叶椭园,色淡绿,多毫,萌芽期与铁罗汉、白奇兰相同,适制乌龙茶与红、绿茶。

1.1.2.11肉桂

原产于武夷山马振峰上,为武夷名丛之一,分布于武夷山之水濂洞与三卵峰。安溪萍州张孙麟茶园曾见有少量老茶树。栽培历史已近年。年和年秋,先后从安溪萍州和武夷水濂洞引种福建省茶科所。灌木中叶类,晚生种,萌芽期与*和大白茶相近,芽梢绿色、毫少,持嫩性强。制乌龙茶“肉桂”品质特优,香、味均超越其他品种,曾于年、年首次(于长沙)、第二次(于福州)全国名茶评比中先后评为“全国名茶”。

1.1.2.12瓜子金

原产于武夷山兰谷岩,为武夷名丛之一。年秋从崇安茶场区企山品种园引种福建省茶科所。灌木中叶类,属晚生种。萌芽期与水仙相近。嫩芽梢青绿短小,毫尚多,粗显。

1.1.2.13苦瓜

原产于武夷山竹窠,亦为武夷名丛之一。年从崇安茶场区企山品种园引种福建省茶科所。灌木状的中叶类,晚生种。萌芽期金钱、*和大白茶相近。嫩芽梢尚粗壮、色绿,毫粗明。

1.1.2.14金钱

原产于武夷山竹窠,为武夷名丛之一。年秋从崇安茶场原企山品种园引种福建省茶科所。灌木型中叶类,属晚生种。萌芽期与*和大白茶相近。部分老叶偏小,近园形,略似铜钱而得名。芽梢绿色,略带紫红。

1.1.2.15*袍

原产于武夷山天井岩,为武夷名丛之一。年秋从崇安茶场原企山品种因引种福建省茶科所。灌木状中叶类,晚生种。萌芽期较*和大白茶迟一周左右。

1.1.2.16九龙珠

原产于武夷山九龙窠,为武夷名丛之一。年春剪枝于九龙窠,插活后引种于福建省茶科所、灌木型中叶类,属中生种。芽梢尚肥壮,绿色微紫,毫粗显,萌芽期将在3月中下旬。

1.1.2.17*龙

原产于武夷山,为武夷名丛之一。年夏,剪枝于崇安茶场原企山品种园,插活后引种于福建省茶科所。灌木状中叶类,属中生种。叶椭圆,色淡绿窨蜡光,老叶*绿油亮,芽梢尚肥壮,淡绿略带紫红色。萌芽期与铁观音、大叶乌龙相近。

1.1.2.18正太阳

原产于武夷山麓苑岩,系武夷名丛之一。年冬剪枝于崇安茶场原企山品种园,插活后引种于福建省茶科所。灌木状中叶型,晚生种。树势丰开展,叶椭园,色浓绿油亮。芽梢尚肥壮,绿色丰紫红,毫欠明。萌芽期与*和大白茶相近。

1.1.2.19大红岩

原产于武夷山九龙窠,与大红袍母株并列于半岩峭壁上。年春,剪枝于九龙窠,插活后引种于福建省茶科所。灌木状中叶特晚生种。芽梢绿色,无毫或缺毫,萌芽期比*和大白茶迟一周左右,为最迟的三个类型(即*袍与圆叶种)之一。水仙、大红袍、肉桂已始采制岩茶,大红岩的鱼叶才开展。[参见表1(一)]。

1.1.3武夷名丛花名

从宋代开始培育名丛,出现茶名“铁罗汉”以来,名丛、花名已不胜枚举,仅武夷慧苑岩一带茶树调查已得多个花名。将列于下:

铁罗汉素心兰铁观音不见天醉西施白月桂正太仓水葫芦夜来香

金狮子红月桂瓜太仓醉贵妃赛文旦正雪梨巡山猴绿蒂梅正碧梅

过山龙醉海棠醉毛猴正太阳金丁香仙人掌桃红梅正碧桃瓜子金

醉洞宾白雪梨正太阴并蒂兰正芍药正瑞香绿芙蓉白牡丹副独占

碧桃仁正玉兰白麝香白吊兰绿莺哥金观音正蔷薇月月桂红孩儿

白奇兰粉红梅金柳条绿牡丹正*龙绿独占罗汉松白瑞香正肉桂

石乳香正毛猴正珊瑚水金钱莲子心苦蒂瓜石中玉不知春万年红

正木瓜万年青石观音水金龟正梅占四方竹满树香奇兰香虎耳草

一枝香龙须草金钱草观音竹月上香八步香四季香英雄草千里香

满山香灵芝草叶下红满地红满江红太阳菊渊明菊精神草日日红

半畔菊老来红状元红沉香草东篱菊凤尾草蟹爪菊水沙莲午时莲

佛手莲千层莲八角莲瓶中梅岭上梅出墙梅庆阳兰莺爪兰石吊兰

四季兰金蝴蝶白玉蟾金石斛金英子金不换玉狮子金麒麟玉连环

红海棠红鸡冠红绣球绿爪*玉孩儿绿芙蓉大桂林水中蒲点菖莆

水中仙老君眉老来骄老君须蟾点金向日蔡剪春罗剪秋罗国公鞭

七宫桂孔雀尾万年松关公眉马尾素吊宝塔珍珠球叶下青人参果

石莲子双金龟双凤冠威灵仙过江龙佛手柑翠如意提金钗小玉桂

一枝香一叶金花花娇蓝田玉洛阳绵节节青王母桃竹藻石紫金冠

石钟乳隐士笔同心结五叶青洞宾剑天明冬不老丹马蹄金香经魁

芭蕉绿西园柳虞美人夹竹桃梧茗涩天南星小桃仁云南碧絮柳条

夜桐子安玉树步步娇笑牡丹莲花笺紫明珠绣花针观音掌紫金锭

名橄榄墨水笔迎春柳野蔷薇山上榛十八草白斗笔醉和合还*草

胭脂米醉水仙金仓兰白豆寇白杜鹃白玉梅金紫燕赛沉香白玉笋

白玉簪玉樱桃白茉莉出龙齿赛羚羊赛珠琪赛玉枕赛洛阳正林素

玉如意玉美人正水枝正玉盏正斑竹正玛瑙正参须正荔枝正松罗

正白毫正紫锦正长春正来香正琉璃正罗衣五彩冠红豆寇玉免耳

岩中兰七宝丹蕃芙蓉白玉霜白东葵海龙角倒叶柳月月红初伏兰

向天梅玉堂春虎爪红正桑葚正青苔正白果正凤尾正萱草君子竹

正竹兰正玉菊大夫板万年木水杨梅紫荆树千年矮九品莲金锁匙

正唐梅水底月月中仙四季竹忘忧草正浮萍玉女掌等等[17]。

1.1.4科考定名

福建省林业科学家曾考察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古树名木,区内有古树名木40株,其中,短柱茶CamelliabrevislylaCoboen山茶科,编号36,地点:干坑,海拔m,树高18m,胸围㎝,冠幅6m×8m,枝下高12m。

近年福建省科委组织的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武夷开(研)究,自然资源卷》。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记载:“,山特科(Theaceae)

茶C.sinensisO,kuntze.

短柱茶Camelliabrevistycacoben

纯叶短柱茶C.obtusifoliachang

粉红短柱茶C.puniceiflorachang

尖叶山茶C.cuspidata(Kochs)wight

尖萼红山茶CedithaeHance

连蕊茶CfaternaHanca

柃叶连蕊茶CenryoidesLindley

毛花连蕊茶Cfrateina(Hamce)O.kuntge

披针萼连蕊茶CLanceisepalaL,K,Ling

毛枝连蕊茶Ctrichoclada(Rehd)chien

红山茶CjaponicaL

狭边山茶Cbarcilimbamerr,etmetc

柳叶山茶C,salicifaliachampetBenth[17]。

-THEEND-

图来自:TarynElliott。

文:《闽茶概论》,周玉璠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实习编辑:小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之茶种渊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