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技术
医院冯祯根
前言
疾病简要概述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Arteriopathy,CSA)是临床常见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位置性眩晕、头痛、猝倒、视力障碍、感觉常、颈肩枕痛等。“经筋”是中医经络学说十二正经系统的附属结构,具有“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灵枢·经筋》中阐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为输”,“以痛为输”说明寻找经筋病灶点既是治疗经筋疾病的治疗部位,也是诊断经筋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病变区域作手法行检,正与异触觉的对比方法,结合患者对检查的反应,识别阳性病灶是否存在及其表现的特征、所出部位的所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以确定阳性病灶筋结点。
技术简要概述
刃针是在古代九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带刃针具”新疗法,具有针具简单、更微创、适应证广、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使用刃针结合经筋治疗CSA能有效减少经筋病灶与其周围组织的粘连,缓解局部肌肉的痉挛,让受压的神经与血管减少压迫,改善患者脑部血供,推动颈椎重建新的平衡方式,恢复患者的正常功能。本技术是将“刃针”和“经筋”结合而提出的一种治疗CSA的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专科医师
诊断标准
1.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颈性眩晕,并且既往有“猝倒”病史。
2.大多数患者同时合并交感神经症状。
3.X线检查提示病变颈椎椎间隙变狭窄,韧带钙化,局部关节增生,出现病理性移位;或MRI检查提示颈椎间盘出现变形膨出。
4.位置性眩晕可呈阳性结果。
5.同时需要排除耳源性及眼源性眩晕的患者。
适应症
各种证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
禁忌症
1.年龄在80岁以上,或体质状况极差者、空腹者。
2.全身发热或感染,严重内脏疾患的发作期。
3.施术部位有红肿热或深部脓肿坏死者。
4.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凝血机能不全者。
5.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溃疡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贫血、恶性肿瘤及传染病患者。
6.精神病患者或精神过度紧张无法配合者。
7.妊娠、婴幼儿无法配合治疗者。
技术操作方法
一、器械
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研发的RZ系列一次性刃针,规格为0.5mm×40mm,75%消*棉球、干消*棉球、创可贴、龙胆紫标记笔。
二、操作步骤
采用刃针结合经筋病灶点原理治疗。
选穴:风池次、完骨次、风府次、颈1横突次、颈夹脊次。
(1)定位:患者俯卧位,胸部放置一软枕,头颈部前屈放松,暴露后颈枕部;在枕筋区(枕及枕侧部位肌筋附着点)、颈项筋区的斜方肌、颈夹肌、颈斜角肌、肩胛间筋区(两肩胛骨间的肌筋)等处找到筋结病灶点(肌组织受到主动收缩力或被动牵拉力时,其应力点基本在肌的起止点,分别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握合力。通过正与异触觉的对比方法,结合患者对检查的反应,识别阳性病灶是否存在及其表现的特征、所出部位的所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以确定阳性病灶筋结点):①枕骨下项线:有头后大、小直肌,头上斜肌附着点,即风池次、完骨次、风府次、第1颈椎横突次,取3-5点。②颈椎棘突旁:主要有浅层的项筋膜,中层的斜方肌上部和深层的关节囊,即夹脊次。寻找到结筋病灶点后用龙胆紫标记笔标记。
(2)进针:常规无菌操作,左手拇指压迫固定位置,右手持刃针进针。枕骨下项线:与枕骨骨面垂直进针。颈椎棘突旁:与局部体表垂直进针。
(3)切刺:
枕骨下项线:达到病灶层后行纵行切3-5下,调整针刃90°行横行切割,摆动2-3下。
颈椎棘突旁:达到病灶层后行纵行切割3-5下,调整针刃90°行横行切割,必要时可行十字切刺。
(4)出针:用无菌干棉球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稍按压贴创可贴,不留针。
及
关键技术环节
治疗时间及疗程
操作时要以体表标志、体表投影为依据,确定疗点,并准确标记出进针点和针刃方向。手术室环境需无菌,治疗点局部常规消*。运用“撑开皮肤点刺法”、“指压法”等,快速刺进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层,将刺入的疼痛感降低至轻。逐层入针,体会刃针下的感觉,鉴别是病变软组织还是正常软组织,在不超过病灶范围、不超过病灶层次的要求下,进行松解治疗。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3天治疗1次,5次治疗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临床使用刃针疗法时,必须先通过查体、影像学诊断等,综合作出明确诊断,并确定是适应证。操作时要以体表标志、体表投影为依据,确定疗点,并准确标记出进针点和针刃方向。手术室环境需无菌,治疗点局部常规消*。运用“撑开皮肤点刺法”、“指压法”等,快速刺进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层,将刺入的疼痛感降低至轻。逐层入针,体会刃针下的感觉,鉴别是病变软组织还是正常软组织,在不超过病灶范围、不超过病灶层次的要求下,进行松解治疗。
1.正常感觉:在刃针治疗过程中,为达到佳治疗效果,常需医生和患者的相互配合,即医生感觉针下较正常的软组织硬、厚,难以穿过,而患者有较强的酸、麻、沉、胀、重感,微痛,或向周围及沿神经路线放散感(不是强烈放射和电击感)。逐层深人,“落空感”即穿过一层软组织的阻力突然减小感,临床中需细心体会针下异常和正常感觉,频频询问患者,才能准确判断异常和正常感觉,使操作得心应手。
2.异常感觉:临床中如果遇到患者感觉敏锐疼痛,那是碰到了血管外壁,应立即停止操作,将刃针稍提起略改变方向再深入,无异常感再操作。如在治疗时,患者突然感觉沿神经路线强烈放射、疼痛、麻木或电击感,甚至上或下肢不自主抬动,那是碰到了神经外膜,应立即停止操作,将刃针稍提起略改变方向再深入,无异常感再操作。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感觉胸闷、气短、呛咳或牵涉内脏不适感,主要是因为碰到内脏外膜(主要是胸膜),应立即将刃针退至浅层,观察片刻异感消失再继续操作,如仍有异感,常规处置。在刃针的治疗过程中,很多时候患者自诉没有酸、沉、胀、痛感,说明刃针触到的是无感觉神经末梢的正常软组织,应将针退到浅层且略改变针刃方向,逐层深入,找寻正确感觉再操作。操作的力度、方向、范围、深度等,均以针下病变软组织松解为准,切勿操作过度。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疼痛:刃针治疗点针刺后出现酸、沉、胀、痛感,一般不予处理,2日内自行缓解。
过敏:少部分患者皮肤对创可贴过敏,发生红、痒、皮肤破溃等,可不予创可贴,但施术部位2日内保持干洁,不可遇水,防止感染。
出血:刃针治疗点针刺后可能出现出血情况,予干棉球按压半分钟至2分钟便可。但在针刺之前应当避开大血管。
不良反应/事件:
暂未发现不良反应。
操作视频
视频素材由技术持有人自行设计制作,知识产权归技术持有人所有。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