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在给患者处方药物之后,不仅会被患者或家属问到“这种药物对我有什么副作用”、“我何时可以停药啊”等问题之外,也还会经常听到另外一些问题。今天,我把自己曾经被问过的几个常见问题列出来,逐一做出解释。
到广州工作不久,我的一些病人就问过我:“医生,我服这些西药身体会不会很‘散’啊?”在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我完全没有理解这个问题,于是反问患者“你说的‘散’指的是什么?”患者才告诉我,按照广州人的观念,这个“散”的意思是,人在服用治疗精神疾病的西药时,会导致损害身体“元气”的结果,造成人的精神和体力都“很虚”或羸弱,甚至遗留持久性的损害。
在我认为自己已经正确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向病人解释道:所有的精神科药物都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结部位(医学名称叫做“突触”)发挥治疗作用,这个过程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在服药后中枢神经系统原有的功能活动状态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使患者原来长期以来适应了的或者是处于稳定的生理、心理活动的状态发生了一些暂时不能适应的改变。由于这些改变与药物治疗有关,而患者不能适应的改变又导致对药物否定性评价,于是就会产生“精神科治疗药物导致我出现了精力、体力的下降”的判断,并进而认为治疗疾病的这些药物具有“散”的效果。尤其是在服用一些有镇静催眠副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或抗焦虑药物时,会出现诸如头晕、记忆力变差、日间思睡或睡眠时间延长这类副作用表现,更容易被病人理解为是药物削弱其体质的体现。然而,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数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暂,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会较好地适应这些不良反应。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药物的治疗效应愈加明显起来,使人的精神状态发生根本性改变,走向积极、振作、放松、快乐的方向,人的状态只会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差。此外,在病情达到痊愈疗效,医生会优先减少或停用那些不良反应较重的药物,那时患者的状态会更好。在向患者做出上述解释之后,多数患者会较为理性地理解并接受医生提出的服药治疗的建议。但也有一些患者就会因担心这些副作用而开始拒绝服药或擅自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求助于中医药,认为中药没有他所在意的“散”的作用,甚至相信中药没有任何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与前述问题相联系的一个问题是,不少患者认为自己长期服用的精神科药物会转化成为有*或有害物质永久性地沉淀、蓄积在体内,成为危害其健康的心头大患。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会解释:知道人们饮酒的过程吗?其实服药和饮酒非常相似:酒精进入人体后相当一部分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中,影响到脑的功能,表现为酩酊大醉状态下的神志不清、行走不稳、语无伦次甚至行为反常等。此时,酒精实际上就是一种有精神活性的物质或药物,醉后产生了上述精神活动改变。但若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待体内酒精被逐渐代谢、排泄掉之后,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也就消失了。这也就是为何交警查酒驾、醉驾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给嫌疑司机抽血,因为时间稍长,酒精挥发、代谢、排泄后,浓度就可能不够酒驾或醉驾的标准了。同样,人们服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作用的药物与饮酒非常相似,在药物发挥过其药理作用后一定会以某种方式代谢或排泄掉,例如经过肝脏代谢、经过肾脏或肠道排泄,这也就是某些药物一定要注明:有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药物剂量要酌情减少的道理。因此,无论服用任何一种精神科药物治疗,只要终止药物治疗,在一定时间之后,体内的药物就都会被完全排泄出去,绝不可能体内长期残留药物。
至于说到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问题。我往往会说,尽管中医药代表了中华民族祖先在防病治病方面的高超智慧,但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总体来看不及西医药,这一差距在急性治疗期最为明显。我还会说,中国的四大发明没有哪个历史比中医药历史悠久,但四大发明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了世界,而中医药的影响范围基本上还是囿于东亚中华文明圈之内,而且在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没有足够理想的进展。在谈及中药无*副作用这一流传甚广的错误观点时,我会以前几年在欧美国家发生的“龙胆泻肝丸”导致服药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的实例来说明。按照中医的传统,没有谁会认可龙胆泻肝丸这样的处方成药会有*副作用。但是在服用该药患者不断出现急性肾衰这一事实,促使欧美科学家对该药进行了*副作用分析,发现其中的关木通含有具有肾脏*性的“马兜铃酸”,可以导致肾小管坏死。实际上,中药与西药一样,在达到治疗剂量时同样存在着治疗作用和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作用即副作用,有些副作用甚至可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例如龙胆泻肝丸所含的马兜铃酸导致急性肾衰就是这样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典型事例。因此,迷信中药只有治疗作用而没有副作用只是患者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涉及生育的问题。很多病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