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2/3/7 15:47:00
归脾汤(《济生汤》》)白术30g,茯神30g,龙眼肉30g,酸枣仁炒30g,人参15g,木香15g,甘草炙5g,当归3g,远志3g,生姜6g,红枣3-5枚。水煎服。归脾汤是补气生血的方剂,是补脾养心之剂。它所治的证不仅是血虚,而且有气虚,见健忘、怔忡、心悸,甚至还有盗汗、发热、身体倦怠、食少不香。这里的气虚是脾气虚、中气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运化之能低下,于是气血化生日渐减少,心血暗耗有增无减,神不守舍更加严重,症见心悸、怔忡、多梦;心营不足,心阳浮越于外,故失眠少寐。脾气虚衰,失去统摄之权,则血从络脉溢出,而见诸出血证。由于病变重点是脾气亏虚,故用人参、*芪、白术、茯神、炙甘草甘温补脾益气,其中参、芪大补脾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益脾渗湿,炙甘草甘温,调中益气健脾,乃四君子汤加*芪,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的作用更强,脾胃运化功能振奋,则气血生化旺盛。龙眼肉甘温益心脾,补气血而安神;当归伍*芪为当归补血汤,能益气生血,引血归经;木香辛温行气散滞,理气醒脾;白术燥脾之湿,得木香之行气,当归之活血,则补中有行,滋而不腻;远志安神益智而解郁;酸枣仁甘酸,宁心安神。远志与酸枣仁一开一收,敛浮越之心神,加茯苓之静以宁之,引*入舍,则惊悸、怔忡、失眠多梦可愈。佐以炙甘草、生姜、大枣和胃健脾,调和营卫,以资生化,则气旺而血充矣。故本方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归脾汤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心脾同治,重在补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双补,重在补气,气旺而能生皿,血足则心有所养,神有所使。故本方为养心与益脾并进方,亦即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本方是一个强壮性镇静剂。功能补气养血,健脾安神。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引起的体虚气弱,倦怠乏力,不恩饮食,失眠心悸,脾虚出血,舌淡苔白,脉细弱者等,可用于神经衰弱而伴有肠胃功能障碍引起的失眠多梦、遗精、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以及各种血液病有慢性出血者和妇女的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淋漓不断而属于心脾两虚者。本方去*芪,加*精、龙齿,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心悸、胸闷、气短等。风湿病活动期可加荆芥、苏叶疏风理气;有心力衰竭倾向者,加麦冬、五味子以滋补心阴;咳嗽,加紫菀、桔梗以化痰止咳;咳血,加大蓟、小蓟、藕节、仙鹤草以止血;浮肿者,倍*参,易茯神为茯苓,可补气健脾。本方有改善造血系统机能的作用,对血液病有一定效果。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以及它们所引起的出血倾向、紫癜、贫血等,均可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应用。也可和阿胶、何首乌、胎盘、鹿角胶等同用。归脾汤制成的丸剂叫人参归脾丸,是治疗案牍工作劳思伤心脾的有效方剂。与此同名的有《济生方》归脾丸,较本方少当归、远志,可治疗胺碘酮引起的心动过缓,每次1丸,每日2次,疗效不错。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降及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既载明了原方所治诸证,又增补了治疗脾不统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明代薛立斋《校正妇人大全良方》在原方中又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从此一直沿用至今。清代汪切庵《医方集解》更扩充其适应范围,先后将它用于惊悸、盗汗、食少、妇人经带、肠风崩漏等症。这些都是后世医家通过临证实践而逐步完善起来的。这里补充一个“心肾相交”的问题。简单地说,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济于心,这样水火相济,心肾相交,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但是心肾相交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脾。过去书中有个说法:“心肾相交,脾为之媒。”为什么“脾为之媒”呢?因为脾主升降。尽管过去说“肝升肺降”,但是主要的升降功能是由中焦脾胃所主的。正是由于脾在中焦起升降作用,才有助于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济于心。肾所藏先天之精需要后天的滋养,如果后天不足,则血不足,心血不足致心热、心火亢、心火上炎,就不能下交于肾;肾得不到心火的下交,肾阴也就不上济于心,因为肾阴要靠阳气的蒸腾。如果脾胃功能低下,它的生化功能不足,水谷之精微不能化为精气,五脏之精不足,就没有精下藏于肾,肾藏精不足,无物以交于心,就会产生病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