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适用于湿(实)热泄泻;3~4适用于寒湿泄泻;5适用于伤食泄泻;6~7使用脾虚泄泻;8~9适用于适用于虫泻;10适用于实热泄泻、湿热泄泻、寒湿泄泻、脾虚泄泻和药物泄泻;11适用于惊泻;12~13适用于奶泻;14~15适用于病*性泄泻;16适用于大肠杆菌性泄泻。
1.白头翁40g,*连、土大*、山楂、生姜各30g,大蒜、瞿麦各g,木炭末(或草木灰)60g,加水适量,放入砂锅内,煎汤mL,加入白矾粉15g,红糖g。候温,母牛灌服0~mL,犊牛灌服~ml,1次/d,连服1~3d。
2.仙人掌g,去刺,捣烂如泥,加温水搅匀,灌服,1剂/d,连服3剂。
3.胃苓汤加减。苍术、白术、炙甘草、煨姜各20g,厚朴、陈皮、肉桂各15g,猪苓、泽泻各10g,红枣15枚。水煎取汁,候温灌服。
4.取干姜若干块,置于豆油火上燃烧,当干姜全燃(注意:燃烧不可过度,否则变为灰色姜灰,药用无效)后,取出置于器皿中加盖闷熄,即成姜炭(色纯黑,酥脆,稍带辣味)。30~80g/次,研为细末,温水冲调,灌服,2次/d.
5.保和散加减。炒山楂、炒麦芽、神曲、莱菔子各30g,陈皮、连翘、茯苓、车前子、滑石各10g,木香、厚朴、枳壳各15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
6.自拟止泻散。炒白术、淮山药各60g,茯苓、陈皮、厚朴各50g,炒车前子40g,炒罂粟壳、五倍子、泽泻各30g,甘草20g,炒枣树皮g。混合,共研细末,装瓶备用。50~g/次,2次/d,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一般1~3次可愈。重症且有脱水者,在灌服自拟止泻散的基础上,应配以足量的口服补液盐或配合输液疗法对症治疗;个别危重者应先用西医疗法,然后再使用自拟止泻散治疗。
7.肉桂、炮干姜、炮附子、厚朴各20g,*参、土白术、茯苓、吴茱萸、白扁豆、补骨脂、罂粟壳各30g(6月龄牛的药量)。水煎取汁,候温灌服。本方药在应用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多能奏效。
8.化虫丸加减。使君子、槟榔、鹤虱、芜荑、苦楝皮、枯矾、大*各10g,*参、当归各15g,焦三仙各30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
9.乌梅丸。乌梅、桂枝、*连、*参各20g,附子(炮)、当归各15g,*柏26g,细辛、干姜、川椒(炒去汗)各10g。水煎2次,合并药液,候温,早、晚各灌服1次。本方药适用于犊牛虫泻。
10.知柏芩连汤。知母、*柏各30~40,*芩20~25g,*连、泽泻各15~20g,陈皮15~30g,焦山楂30~50g,神曲、车前子各20~30g,滑石20~40g,甘草20g.实热泄泻加郁金、白头翁、葛根各25g,生地、葶苈子各30g;湿热泄泻加藿香、炒栀子、紫苏各20g,茵陈30g;寒湿泄泻加苍术、厚朴、白术各20g,砂仁15g,减知母、*芩;脾虚泄泻加*参40g,白术、百合各30g,茯苓、沙参、地榆、诃子各25g,减知母、*芩;药物泄泻加蒲公英、金银花各30g,元胡、茯苓、猪苓各20g。水煎取汁,候温,分两次灌服。
11.加味益脾镇惊汤。钩藤18g,茯苓19g,*参、白术、泽泻、车前子、谷芽、焦山楂、白芍、牡蛎各15g,炮姜10g,朱砂(冲)、甘草各6g。惊悸甚者加龙齿;呕吐者加丁香;频出虚汗者加*芪、防风;久泻不愈者加陈皮、青皮;乳谷不化、洞泻无度者加肉桂、诃子;腹胀、舌苔*腻或厚腻微*者去炮姜,加鸡内金、麦芽、连翘;舌红少苔者去炮姜,加石斛;舌尖偏红者加竹叶。水煎取汁,候温灌服。
12.炒山楂g,罂粟壳16~64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1剂/d,连服3剂。首次或第2次用药后,有时可见犊牛稍有肚胀现象,再次用药时减罂粟壳量即可。对剧烈泄泻、脱水严重者应及时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
13.焦山楂80~g,焦玉米20~30g,罂粟壳30~50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
14.苍术、柴胡、青木香各8g,茯苓、金银花、*芩各6g,马鞭草、葛根、金樱子、槟榔各5g,甘草10g(为25kg犊牛1次药量)。水煎取汁,候温灌服,1剂/d,连服2~3剂。为防止脱水,用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加温开水0ml)任其自饮。用收敛止泻、抗菌药物对症治疗,如磺胺脒、次仓、矽炭银、小苏打等。
15.葛根乌梅汤。葛根、乌梅、柴胡、姜半夏、车前子各12g,山药20g,马齿苋15g,防风、*连、陈皮各6g,藿香、姜竹茹各10g(均为2月龄犊牛药量,根据病情和牛体大小酌情加减)。水煎2次,合并药液,候温灌服,1剂/d,连服2~4剂。
16.通灵散加减。苍术、茵陈、细辛、官桂、青皮、陈皮、小茴香、芍药(药量根据牛体大小与病情增减)。粪带血者加*芪、地榆、*芩;泻粪如水、*绿色者加茯苓、白术、猪苓;食欲减退者加木香、山楂、神曲。共研细末,温开水冲调,灌服,连服1~3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