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心悸的中医治疗
TUhjnbcbe - 2022/7/19 17:04:00
北京湿疹哪里医院好 http://pf.39.net/xwdt/210622/9092792.html
心悸,指的心律反常产生的心跳,心慌的一种病症。悸,《说文》训为“内动”,心悸,也便是心内动。有的医书也叫“心筑惕”,筑、描述心悸如同物檮之状,惕、则指悸动而心神担心。从中医角度来说,首要分为胆怯失养与心被邪干的两类。一、心虛失养心悸(一)、心阳虚类1、阳虚做悸:《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这段话是说心为性命的根蒂,而主导神明的变动。心有这类成效也非无意的,乃是它的阳气成效而决计的。众人领会,心属火脏,而又上居于胸;胸为阳,火亦阳,两阳投合,故心获“阳中之太阳”的称呼。由于阳气积极,阴气主静,故心脏能不中止的搏动,从生到死,莫不以阳气而为先决前提。基于此,则心主血脉与神情,也无不与阳气的主导影响相关。倘若离开了阳气,则心就中止了搏动,而血脉不流,神情毁灭,也是显而易见。为此,大凡由于各样起源,而伤了心的阳气,比方:调节上的发汗过量;或许过服苦寒之品,而内戕阳气;或因大哥阳虚,以及天资素弱等等,皆可产生心阳虚的心悸证。心阳虚的心悸的特性,则是患者两手交织按其心上,便是仲景说的“心下悸,欲得按者”。按照中医理论“喜按为虚,拒按为实”,今望其喜按之象,则胆怯之证一览无遗,而无复疑忌。同时,此证还时时伴随吐逆,体疲无力,少气懒言等局面。其脉缓软无力,无意也呈结象,而舌荅薄白,舌质淡嫩,则与其证响应。(1)、治法:甘温扶虚,以补气度阳气。(2)、方药:桂枝甘草汤方:桂枝12克、炙甘草6克。、(3)、方解:本方桂枝色赤又气息辛温,故能上补心阳之虚,而温养血脉之寒;佐用甘草,意在桂甘投合,使其辛甘化阳,益气暖胸,温畅血脉,俾心肌得养,则心悸自安。此方妙在药味单捷,又要一次服完,则药力埋头,而直达病所,表现疗效。(4)、医案之一《印机草》载马元仪治一妇,病经正月,而脉浮泛,自汗恶风,此卫虚而阳弱也。与*耆建中汤一剂汗遂止。……越正月,病者叉手自冒心间,脉之虚濡特甚。此汗出过量而心阳受伤也。仲景云:发汗过量,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与一剂良已。2、阳谦虚悸烦躁:若以上阳谦虚悸,而又兼见烦躁担心等证,乃是阳虚而心神不潜敛的响应。(1)、治法:治应补心敛阳,从容脸色。(2)、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桂枝6克,炙甘草6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3)、方解:本方用桂枝、甘草温补心阳之虚;龙骨,牡蛎潜敛脸色而从容放心。(4)、医案之二宋君与余同居一院,时相切磋医学。一日宋忽病心悸,悸甚而神不宁,坐立担心,乃邀余诊。其脉弦缓无力,舌淡而苔白。余曰:君深宵写稿不辍,而不知苏息,日月接踵,内讧其心,心阳浮泛,则脸色不敛,故病心悸、烦躁。应放弃笔砚之劳,而服甘温之丹方保无虑。乃书桂枝9克,炙甘草6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仅服三剂而痊愈。3、心悸烦躁,兄弟厥冷:夫阳虚之心悸,若下使肾阳亦虚,兼见烦躁而兄弟厥冷,脉沉而舌淡者,则少阴高低皆虚。(1)、治法:治留心肾同温,高低统筹。(2)、方药:茯苓四逆汤方:茯苓12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附子12克、干姜6克。(3)、方解:本方用茯苓、人参以补心气;附子、干姜、炙甘草(即四逆汤)以温肾阳。务使心肾之气内充,而水火既济,则心悸烦躁兄弟厥冷等证自已。

在临床,治心阳虚而阴邪滋盛,证见兄弟发冷,胸满气短,尤以夜晚为甚而窘急万分,则非氧气而不能解者,每于上方加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7枚,减去干姜,服之多效。

4、心悸气冲胸咽:上述之阳谦虚悸,亦可兼见气从少腹而上冲胸咽,面翕热如酒醉状,主脑为之昏倒的,则为阳虚于上,阴乘于下而至。其脉驭而带结、按之无力,舌则淡嫩水白。

(1)、治法:治当温补心阳,纳气归根。

(2)、方药:苓桂味甘汤:茯苓12克,桂枝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

(3)、方解:本方桂枝配甘草则温补心阳;桂枝配茯苓则下气消阴;桂枝配五味子则潜阳于下,而使龙归大海,其气自敛。

(4)、医案之三

在昌黎县曾治一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住XX病院,男性,年已六十余。其证为心悸头晕,面红如醉,自发少腹有气上冲胸咽,冲时心悸与主脑昏倒为甚,而且兄弟发冷,而调节失效。时届年终,年近岁终,思乡之情油但是生。患者欲出院回家过年,然病情不减,心殊躁急。朋侪严君浼余疗养,其脉弦而结、舌质淡嫩,苔则薄白。此证为心阳上虚,致使气冲于上,响应了心肾阳虚而气不得遁藏。然脉弦为阴,易动水饮;传为阳虚,反使阴上,此亦病情之常而势所肯定。

治法必以扶阳消阴,此后气方可平。为疏:桂枝10克,肉桂3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0克,紫石英10克,人参6克。

此方共服八剂,则所患诸证有显然好转,乃出院返家。

5、心悸呃逆;阳虚的心悸,亦可伴发呃逆之证。这类呃逆,为心肾两虚,肾气不潜之而至。然呃逆之发,有的气从下来,冲口做声而出;亦有气呃至半及胸而还,不能冲口而出,这时则令人憋闷殊甚,痛楚莫可言喻。

(1)、治法:治应心肾两温、纳气归根。

(2)、方药:都气汤:熟地3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丹皮6克,泽泻6克,茯苓6克,肉桂6克,五味子6克。

(3)、方解:本方用六味地*汤以滋肾水;加肉桂与水中补火,以温阳气之虚;加五味子酸收,则敛气归根,以摄气冲。

(4)、医案之四

刘XX,女,23岁。证为心悸而脉结,时时做呃。如气能呃出,则气度为快,如不呃出,或及半而罢,则憋闷难忍。辨为心阳虚做悸之证,初投苓桂剂类,灵验而不坚固,乃改用都气汤(指医宗金鉴方),另加人参扶虚养气,定悸放心。服至第三剂则呃止,六剂而悸平,后以苓桂味甘汤坚固。

(二)、心阴虚类

1、阴虚做悸:患此证者,每因青灯愤读,费心少寐;或用心不中止,而阳用过极;或因情志之火内伤其阴,则心失阴血之养。阴不制阳,阳气浮动,血脉不调,心律不齐,而产生心悸。本证展现:心悸而烦,失眠少寐,口舌生疮,脉来细数,舌红少苔。

(1)、治法:治当滋润心阴,凉血清热。

(2)、方药:补心汤: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0克、天冬6克、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当归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6克、茯神10克、*参10克、桔梗3克、朱砂粉1克(另包分冲)五味子3克。

(3)、方解:本方用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以滋心阴之虚;丹参凉血清心;柏子仁润心定志;茯神、远志安神养心;酸枣仁、五味子敛阴潜阳;当归补血、*参益气;朱砂镇心而有灵;桔梗载药以滋心阴。

(4)、医案之五

李XX,女,21岁,因考大学,复习做业,昼夜接踵,孜孜不中止。一日心悸殊甚,而心烦虑乱,夜不能寐,未几则口舌烂赤,乃求余诊。其脉细数、舌光红无苔,问其月经,称先期而至。余辨为心阴虚而火动。先以*连阿胶鸡子*汤,泻南补北,以杀心火之炎;续用补心汤滋润心阴,约十余剂而获愈。

2、阴虚阳亢:若阴虚之心悸,而续发厥阴心包风阳带动,则证见心中懵上大动,主脑昏倒,行路不稳,耳鸣如蝉,肢颤手麻,心烦少寐,脉细而弦,或带结象,舌则光红似锦,无苔可言。

(1)、治法:治当滋阴补血,平熄风阳。

(2)、方药:三甲复脉汤:龟板15克、牡蛎15克、鳖甲15克、麦冬30克、生地30克、阿胶10克、白芍12克、炙甘草12克、麻子仁10克。

(3)、方解:本方用了大队多情之品,对滋阴熄风、功鼎力专。此中如阿胶之甘;龟板、鳖甲、牡蛎之咸,直走肝肾峻补其阴;又配以麦冬、生地、白芍大滋心肝之阴;麻仁润燥以通幽,甘草扶虚而化赤,诸药协做,相须相成,共奏息风定悸与抽坎填离之功。

(4)、医案之六

湖北郑XX,男,58岁,素有高血压病史,一日因搓干辣椒,辣气透鼻,既觉头甚晕,既而心悸不中止,自此,不敢在田埂上行,不敢接近床边睡,违之,则有摔倒之虞。切其脉弦细而结,视其舌红绛而无苔。

从其脉证剖析,辨为心阴虚,阳动化风之证,则已非补心汤所能已。为疏三甲复脉汤而加芍药,坤草,牛膝等血分药,服至廿余剂,其病方瘳。

(三)、心之气血阴阳两虚类

1、心性子血两虚:此病由于思索太甚,或在亡血之余,心性子血两虚,不能赡养心主,则发为心悸。并伴随混身无力,饮食不馨,精力恍忽、甚或忘记等证。其脉濡缓无力,面、舌色白,而自然不泽。

(1)、治法:治当温补心脾,气血两顾。

(2)、方药:归脾汤:白术10克、人参10克、*耆10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炒枣仁12克、龙眼肉12克、木香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3)、方解:本方用白术、人参、*芪、甘草补心脾之气;当归、龙眼肉补心脾之血;茯神、远志而有宁心之妙;炒枣仁则补肝安*,有治失眠之功;所奇者用一味木香,既可补而不滞,又可通脾奉心,以表现诸药之疗效。

(4)、医案之六

许XX,女,32岁。其父因病死亡,悲痛之余,又虑家庭糊口,心计万千,因此患心悸。一天痴坐,两目直视,而夜不行寐,饮食俱废,推迟正月多余,形消骨立,卧床不起。切其脉弦出寸口,舌荅薄白,而寡言不言,辨为肝气愁闷而性子不和之证。乃书悠闲散原方加香附、郁金与服,药后表情转佳,饮食有进、唯苦不行寐,心悸担心,乃改用归脾汤加白芍,蒺藜于土中砍木,服至十数剂,心悸不发,夜已能睡,慢慢全愈。

2、心之阴阳两虚:心阴阳两虚证,每续发于各样心脏病中;亦可发于虚人受邪,内震心宫,而脉来结代,心脏动悸担心。或见少气,大便秘结,心神慌忙,不能自决等象。考心悸之病,其脉未必皆结,惟心阴阳两虚证,脉必见结代为验。如脉不结代,则又另当别论。

(1)、治法:治当益气养血,阴阳双补。

(2)、方药:方用炙甘草汤:炙甘草15克,人参10克,麦冬30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枣15枚,阿胶10克(烊化),麻子仁10克。

(3)、方解:本方炙甘草、桂枝以补心阳;麦冬、生地以滋心阴;人参补脏以复脉;阿胶育阴而滋血;麻仁润燥以缓胃肠;姜、枣和中而调荣卫。从其药物构成份析,虽云阴阳两补,但补阴之力大于补阳,弗成不知。

(4)、医案之七

余曾在徐水县门诊,治一张姓农夫,患风芥蒂,已数年久,近来心慌、心跳,悸动担心。切其脉结,视其舌苔薄白。辨为阴阳两虚证,书炙甘草汤原方与服。未几余由河北返京,此事忘于脑后。值春节前,该患者竟来北京,觅余住处,敲门求见,始知患者共服炙甘草汤一百余剂,不只心慌、心跳得愈,而风芥蒂也大有改良如此。

二、心被邪扰做悸

心被邪扰做悸,大略有四种状况也许产生:

(一)、因惊做悸:《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据王冰注:“任治于物故为君主之官,清静栖灵故曰神明出焉”。若一旦骤然吃惊,则神浮气乱,心主不能自持,因此形成心悸之证。此证的特性,心悸担心,软弱善畏,睡则做噩梦,惊叫而醒,身出虚汗,六脉弦而少量,或见动脉之候,舌苔薄白而润。

1、治法:治当安神定恐慌,补心养正为允。

2、方药:方用朱砂安神汤:人参9克、龙齿12克、珍珠母3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另研朱砂粉1克(分冲)。

3、方解:本方用人参、当归以补正安*;龙齿、珍珠母潜敛心神内返;茯神、远志有宁心安神之功;炙甘草补心脾而和血脉;朱砂镇惊定悸而使神清梦稳。

4、医案之八

陈弟子,年十一岁,念书不必功,贪游玩而又俏皮。一日震动父怒,诃责之余,又加吵架,因此吃惊,心慌神乱,每睡未几便从梦中惊叫而醒,见人则两手抱持不放,两眼发直,观其病症令人为之躁急。切其脉弦而驭,印堂呈青色,肌肉时颤,余知惊而伤神之证。乃用小剂朱砂安神汤,又吞服牛*镇惊丸而愈。

(二)、痰热扰心做悸:此证每因气郁不畅,积久化热生痰,痰热相因,则犯胆扰心,发为心悸之变。病症:有口苦、吐逆、心悸且烦,软弱善畏;或兼见“三幻”病症(即幻见、幻闻、幻觉),脉弦而舌苔白腻为验。

1、治法:治当清热化痰,以定恐慌。

2、方药:方用温胆汤:半夏12克、茯苓12克、竹茹12克、生姜12克、枳实9克、橘皮9克、甘草6克。

3、方解:本方半夏、竹茹清化痰热之邪;橘皮、枳实利气行津,以散痞结;茯苓宁心利水以消生痰之源;生姜健胃止呕,以散水饮之结;甘草扶正而和诸药。

4、医案之九

李X,36岁,患心悸易悲、失眠而多惊、口苦、时欲吐逆,主脑昏倒,气度发闷、问其月信则前后未必期,切其脉弦而滑,视其舌红而苔腻。

归纳以上诸证,辨为气郁生痰,痰热扰心之证,为疏柴芩温胆汤,凡廿余剂始安。

(三)、膈饮犯心做悸:此证因膈间停饮,饮为阴邪,必来搏阳,故蓄谋悸担心,与心下痞满、吐逆主脑昏倒等证。则脉弦舌水,亦势肯定矣。

1、治法:治当渗饮于下,涤痰于中。

2、方药: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15克,生姜20克,茯苓30克。

3、方解:本方以小半夏汤温涤痰饮而治吐逆;茯苓淡渗利水,以消膈间之饮,使邪从小便去。

4、医案之十

王XX,男,26岁。心悸头眩,重则吐逆,曾服中药数十剂不效。余见其舌水滑欲滴,脉又弦责以直,乃辨为膈间水饮做悸之证。与小半夏加茯苓汤,而不增减一味。服药后则小便流畅,形如胰子沫横跨尿液面,亦云奇矣,然其病竟愈。

(四)、水气凌心做悸:水气凌心的悸证,是水阴之邪,上犯心阳的一种病变。其证的特性是气从心下,上冲气度,而心悸胸满,短气做咳,主脑昏倒。脉则沉弦,舌苔水白,而质则淡嫩。

1、治法:治当温养阳气之虚,如下严寒之邪气。

2、方药:方用苓桂术甘汤: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

3、方解:本方桂枝配甘草以补心阳;桂枝配茯苓则利水,通阳,下气;茯苓配白术,则利水消饮;茯苓配甘草,则扶虚宁心;甘草配白术则又有崇土制水,扶正去邪之美。药只四味,变动万端,相须相使,以尽调节之长。

4、医案之十一

陆XX,男,42岁。因患冠芥蒂心肌湮塞入院。经治两月,病情未减。病症为心前区痛楚,心悸、憋气,自发有气上冲咽喉,则气窒殊甚,混身出盗汗:脉弦而结,舌淡苔白。证为水气凌心,则心悸而动,故脉弦而结;阴暗上布,阳气受病,故头晕而胸满憋气也。乃用苓桂术甘汤,并间服真武汤,使降冲利水,与驱寒消阴彼此为用,仅服十余剂,则其病转安因此出院。

这是分享中医学识;辨证与论治的平台。兴趣中医的挚友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悸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