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fu
从半夏汤谈失眠的证治
《灵枢·邪客篇》说:“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剽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停止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甲乙经》“陷”做“满”。按:“陷”是“满”字之误)。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帝曰,善!治之如何?伯高曰,补其不够,泻其多余,调其真假,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这是故国医学对于失眠证病理、治则的最先阐明。半夏汤也是医治失眠证最先的一张方子。“行于阳,不得入于阴”,当代语简化为“阳不归阴”。阳之是以不得入于阴,是由于“厥气客于五脏六腑”,而五脏六腑之厥气又有真假之分,因而按照真假,“补其不够,泻其多余”,以“去其邪”而“通其道”。即使“阴阳已通”,就会“其卧立至”。这就解说,医治失眠证的大法,中心在于诊治五脏六腑的真假,消除内因,是为了疏通阳气相差的道路,是以半夏汤方后注云,“汗出则已矣”。“汗出”,即是“阴阳已通”的表明。
李时珍云:“半夏体滑而味辛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谓辛走气,能化液,辛以润之是矣。”秫米,即粟米之粘者,李时珍谓“能益阴气而利大肠,大肠利则阳不盛矣。”看来半夏与秫米实用,粘况且滑,有滋燥和胃之功,辛散之性,又有助于利窍而接引阳气,是以能到达“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云尔也”云云吹糠见米的功效。
不过半夏汤并不是医治一起失眠证的必效方子。由于五脏六腑的真假不同,到底是何脏何腑?阴、阳、气、血、痰、火、湿、食,何虚何实?何如才具“去其邪”?何如才具“通其道”?这边另有不少题目需求剖析,另有不少技术需求控制。不加剖析,侈谈“引阳归阴”,是不能草率临床极其盘根错节的失眠证的。
底下罗列前人的一些方治,做为问牛知马的提本。
《伤寒论》(新辑宋本)76条云:“伤寒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屡屡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这是邪热结聚胸膈,以至阳不归阴。栀子清热除烦,豆豉辛甘微寒,宣发透达,能解表除烦,有引阳入阴的影响。
《伤寒论》61条又云:“下以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肃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脉沉微,是下以后里阳已虚,不呕不渴无表证,是病不在三阳,身无大热,是另有微热,这解说云云的身微热,是里阳虚致使阳不归阴。在星夜,已虚之里阳不过出与邪争,两不相涉,犹息事宁人,而在白日,素来就身有微热,卫气又欲行于阳,这不仅不能归阴,况且与势微之里阳更有表里分驰之势,是以烦躁不得眠。干姜温中,开里阴之结,附子善走,温通表里。特别是干姜,性热味辛,热能温,辛能散,一物就完备温通表里,接合阴阳的妙用。《令媛方》治虚劳不眠,用干姜为末,汤服三钱,取微汗出,也是在里虚里寒的环境下,用以引阳归阴。
以上几例,或有身热,或身微热,都解说是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是于是模范的阳不归阴。然则失眠证是精力行动的异常,精力的本质叫做神,神是藏于心的。精力行动起来——“随憧憬来者谓之*”,*又是藏于肝的。是以失眠证从本的方面来讲,尽管有五脏六腑之分,但若从方向方面来讲,没有不经过心、肝二脏的。因而,失眠证除了伴随身热或身微热者当划入阳不归阴这一典型之外,还该当按照烦躁、怔忡、惊慌、舌色、脉象等,找出中心和特色,以心、肝两脏来分类。
《伤寒论》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连阿胶汤主之。”本证是心火独炽于上,下缺肝肾之阴,是以舌赤苔少,脉沉细数。这是水不济火,心肾不交。以*连*芩泻上恐慌经之火,鸡子*养心阴,白芍、阿胶滋下焦肝肾之阴。这是补水泻火,使水升火降,就会烦躁消逝,安好安眠。
即使是心火结而不降,不能与肾水缔交,当用*连泻心火,反佐以少许的肉桂,以修正*连之苦寒凝敛,使之有益于心火的行散。火下行,水就会上达,阴升阳降,取义于六十四卦之地天泰,故名交泰丸。
心肾不交中心在于心火过盛的,以泻心火为主,以上二方为规定。若中心在于肾水不够的,心烦不如前者严峻,应滋肾阴以制心火,宜六味地*汤、丸,或另外补肾填精之药,久服以收功。这边滋肾阴不过设施,而其目标仍在于制心火,邵新甫所谓“壮水之主,静以制动”是也。
以上是交通心肾法。又有补脾养心法。由于脾主思,忧思伤脾必消耗血汗,就会怔忡少寐,心悸担心,乍寐乍醒,脉涩神虚。如《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说的“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此主证介意,病在脾,除清心静养之外,药物当以养荣益气之药补脾化荣,或少加清火、镇定之品,养心汤、归脾汤等,随证采用,并断绝邪念,有始有终,日久自能病愈。或用鹿角胶一味,热酒化服,以血肉多情之物,更易收到益血填精的功效。
以上因而治心安神为主,底下再讲讲治肝安*之法。
《金匮要略》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养肝敛*,佐以茯苓,安神镇定;知母清热润燥,滋肾以养肝,清热以安神;炙甘草奠安中土,以养五脏。尤妙在川芎一味,辛温走窜,在大队敛润药中,用以条达肝气,有协调阴阳的影响。本方在《令媛翼方》中列入麦冬、干姜,治伤寒吐下后,心烦气乏不得眠,更有益于接合阴阳。
酸枣仁汤实用肝不藏*的虚烦证。所谓“虚烦”之虚,有两种涵义:一是无痰饮宿食,故谓之虚;二是五内单调,荣少贫血。肝不藏*除由于肝贫血、肝阴虚的虚证之外,又有肝气郁结的实证而致者。如李延是《脉诀汇辨》载:“新安吴修予令侄,烦燥发烧(发烧即是阳不归阴),肌体骨立,沉困着床,目不得瞑者,已三年矣。大江以南,迎医几遍,求一刻安卧,竟不行得也。余诊其肝脉沉而坚。此肝火久伏,木郁宜达也。以柴胡五钱,白芍药、丹皮、栀子各三钱,甘草、桂枝各五分,日晡方进剂,未抵暮而熟寐,至旦日午后未寤……至夜分方醒。”前证宜敛,此证宜散,前为肝虚,此为肝实,“调其真假”,到达肝*安于其宅,果然就目瞑了。
又,《冷庐医话》引《医学秘旨》云:“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陆定圃并做解说云:“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合营之妙也。”甚么“至阴而生”“至阳而长”,关键是夏枯草辛寒散怒气之结,佐以半夏,走气化液。与前线相较,是结有轻重,火有微甚的差异罢了。
又有痰火郁于胆经的,肝胆连接,影响肝*,必惊慌不眠,口苦心烦。有痰用温胆汤,无痰用桑叶、栀子、丹皮等清泻少阳,使胆火得清,睡觉果然就安稳了。
肝胆合病的,又当肝胆同治。如《医醇賸义》载:“无锡孙左,身无他苦,饮食如常,惟通宵不眠,间日轻重,如发疟然,一载未愈。予诊其脉,左关独见弦数,余部平平……此实(少阳)与厥阴同病,甲乙同源,彼此胶结……为制甲乙归脏汤,连服数十剂而愈。”其方是:珍珠母、龙齿、柴胡、薄荷、生地、归身、白芍、丹参、柏子仁、夜合花、沉香、红枣、夜交藤等味。镇肝养肝当中,兼升散少阳之郁火。
肝不藏*,有由于肺燥的,燥则火生,金不制木。当用凉润敛降之药。方用生百合一两,养肺金以制肝木,列入苏叶三钱,下气解郁,敛况且降,安*当中,有引阳归阴的意义。
失眠治肝,凡言肝虚的,都是肝阴虚,虚则补其母,当补肾。凡言肝实的,都是怒气盛,实则泻其子,应泻心。这和补肾水泻心火的交通心肾法,实有异曲同工的真理。因而,从理论上便于研习和控制,分为治心、治肝,而在病症上偶尔则谢绝易截然隔开,但临床既久,交融贯穿,也就头子是道了。
失眠证在理论上,尽管治心、治肝层次明显,但在推广时,还要多方面汲取一些临床的老练阅历,以资启迪,才具开拓思绪,用方更活,功效更好。现略举几例以下:《宋史·钱乙传》“一乳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煮郁李仁,酒饮之,醉即愈。是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横不下。郁李仁能去结,随酒入胆,结去胆下,则目能瞑矣。”此病虽属肝胆,但实践是因惊痰结,影响目系。若不必酒服郁李仁,只与温胆汤,即不睬想。
《脉诀汇辨》“太常卿胡慕东,形神俱劳,十日夜目不得瞑。自服归脾汤数剂,中夜见*。更服苏合丸,无功。余(李士材)曰,脉大而滑,痰气胶固也,二陈汤加枳实、苏子,两日进四剂,未获病愈。更以人参送滚痰丸,下痰积甚多,因此瞑眩。大剂六正人汤,服正月乃安。”本案形神俱劳,似应服归脾、养心之类,脉大而滑,又似运用二陈、枳实等药,但二方俱无功效,这除了痰属胶固之顽痰之外,也是由于正虚邪实,是以独自补正,则顽痰加倍壅满,独自驱痰,则正虚不能运药,是以改用峻药滚痰丸,而以人参汤送服,扶正以驱邪,运药有力,才得到显著功效。特别值得提防的是,二陈汤加枳实、苏子,连进两日无功,可知痰有顽痰,医治非易,治则尽管不行踌躇,方药则应精巧转变。
《张氏医通》载:“一少年,因恐虑,两月不卧,服安神、补心药无算。余与温胆汤倍半夏加柴胡,一剂顿卧两日夜,竟尔霍然。”此方与安枕无忧散,都是温胆汤加味,前者倍半夏加柴胡,后者是加人参、龙眼肉、麦冬、炒枣仁、石膏而成,况且方中温胆汤六味药全部九钱,而列入的人参一味就用了五钱,这都是值得协商的。
仅从以上诸例就也许看出,只领略医治大法还不够,还务必精巧控制一些技术题目。
失眠证的医治,除上述者外,另有因外感而不寐的,因燥屎、宿食、痰喘而不寐的,因痛因痒而不寐的,各类缘故,难以所有。除掉主因,自能安眠。此不属于失眠证的界限,故不逐一罗列。
但有的人,对百般不适的病症,耐受性不同,对上述这些影响安眠的主因主证,或者不甚提防,却把失眠做为仅有的主诉,医师听了主诉,也简单无视了原病发,却挖空心思地求救于镇定、安神等药,以至失眠证也久治不愈,也是多如牛毛的。底下举一实例做表明。
李某,女性,年约六旬,XX大学干部宅眷。年春,失眠证复发,屡治不愈,曰渐严峻,竟至烦躁不食,日夜不眠,逐日只得服安息药片,才具牵强略睡半晌。余应邀往诊。按其脉,涩而不流畅,舌苔*厚粘腻,显系中脘湿热。因问其胃脘满闷否?答曰,特别满闷。并云大便日久未行,腹部并无胀痛(原本已近月未正常进食)。我觉得,这即是“胃不和则卧担心”,要使安息,先要和胃。处方:半夏泻心汤原方加枳实。*昏服下,当晚就熟睡了一整夜,满闷烦躁等病症,都大见好转。又接服了几剂,终至食欲复原,大便畅行,胃病临床治愈。
总之,失眠证,从病理来讲,尽管有五脏六腑寒热真假之分,但临床上都一言以蔽之曰“阳不归阴”。原本,若从病症严厉加以辨别的话,阳不归阴必有身热,正常是身有微热。若无身热这一病症,而以心烦、舌赤为主证,响应为水亏火旺的,叫做心肾不交;精力不振,乍寐乍醒,怔忡心悸,脉虚血少的,叫做心脾两虚;精力担心,杂梦纷纷,惊慌多怒,脉见弦牢的,为肝*担心。典型不同,各有主方。主证主方除外,再酌加开痰、泻火、调气、解郁、导滞、潜镇、安神、和胃等药,随证选药,标本统筹。对于医治失眠证来讲,大概是离不开这些准绳的。
上头对于失眠证的阐明,曾经谈了不少,然则临床上总会碰到一些固执失眠证,仅用药物是不易取效的。《广阳杂记》有云云一段纪录:“马绍先,山东长山县令白隐士,其尊人马负图,字希文,甲午举人。绍先尝染病,夜不得寐,医皆不效,乃自以其意为园圃十余亩,亲操耒耜,学为圃于此间,久之,疾愈。是亦堪称善治疾者矣。”看来有些固执的失眠证,增强膂力煅炼,偶尔比服药更为幻想,临床家请提防之。
附:刘渡舟师长
对失眠题目的商议
一日带门生临床研习,有冯生者问曰:“师长治妇人病失眠不寐,每用丹栀自在散而收效甚捷,出于酸枣仁等汤以上,愿闻其理?”
答曰:妇人善怀,而肝气常郁。气多余即是火,火灼肝阴,而负气郁、热结,则血阴为之不够。夫气血者,阴与阳也。气血不调,则阴阳横暴,心肝血燥,则神*担心,而失眠少寐证则油但是生。此病常常伴见胸胁憋闷,心烦口苦,五心烦热,月信先后禁止,以及脉弦、舌红、苔白滑等证象。
丹栀自在散,以柴胡疏肝而开郁,理气以宣热;当归、白芍补血平肝而润燥;牡丹皮、栀子清三焦浮游之火,平肝凉血以制阳亢;白术、茯苓健脾利湿,以安神*;薄荷升清阳以透木郁,煨姜健胃气以化浊阴。此方疏肝解郁,补血清热,培土斩柴,协调阴阳,通利三焦,而交通心肾。故治月信不调,气血阴阳不和之失眠等证而效如桴鼓也。
冯生又问曰:“师长治失眠之证,我屡次发掘多用苦味之药,而不必甘温之品,用药主泻而不主补,愿闻其说?”
答曰:五脏之病,皆能使人不寐。个中有真假之分,寒热之辨也。余用苦味之药,如*连、*芩、栀子等,用以清心火上炎,使之降落,而与肾水缔交,所谓合和阴阳之法也。仲景在《伤寒论》中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连阿胶鸡子*汤主之”。
余宗其义,临床凡见心烦尤以星夜为甚,而失眠不寐者,则以苦寒之药,先折其心火上炎之势,每使烦扰不睡之证,贴但是安,伏枕即眠矣。然火盛则能动湿生痰,若痰热上扰,而见心烦失眠,头晕,泛恶做呕,喉间多痰,心惊胆怕不知其然。切其脉滑数流畅如珠,舌红苔厚腻者,则用*连温胆汤:*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茯苓、炙甘草。服至三、五剂后便能收效。夫实火可泻,也许用直折之法。即使火郁气结,心烦懊憹,胸中湮塞不畅,在床上翻覆颠倒而不得眠的,则须用栀子豉汤医治。
你可记得余医疗高某之病,证见心中懊憹,胸窒气结,夜不能眠,乃至家人近前也遭憎厌呵叱。诊其脉数,舌红苔薄*,辨为火郁之证,为疏栀子豉汤:栀子12g,香豉10g,先煮栀子,后纳香豉,服后得吐,其病则愈。
因而可知,同是苦寒之药而影响则不同,须分火郁者,当清之宣之;火上炎者,则须清之降之,故*连与栀子苦寒虽同,而医治则不同也。朱丹溪的越鞠丸用栀子而不必*连,实因栀子有解火郁之功,*连则减色多矣。
姜生插言道:“栀子豉汤治“虚烦不得眠”,而酸枣仁汤也治虚劳虚烦不得眠。两方异同之处,请师长开示未悟?”
答曰:栀子豉汤所治的“虚烦”,是一个证候称呼。烦者,热也,指病由于热邪而生;烦者,心烦也,指病证为热扰于心而致。此,“烦”字既包括了病因,也包括了主证,即因热致烦。在“烦”字前以“虚”字藉以解说病变性质,且有识别诊断之意义。此“虚”非指浩气之“虚”,乃是与有形之“实”邪相对而言。所谓有形之邪,如水、痰饮、宿食等彼此搏结,则孕育实证。其证如结胸、如燥屎、如胸上有瘀血等,它们也也许涌现心中懊憹与烦躁的见证,此乃实性之烦,而非虚烦之可比。
栀子豉汤证医治之“虚烦”,虽也因于热邪,但并未与有形之物相结,无物与之登攀,不过邪热蕴郁上焦故称“虚烦”。至于酸枣仁汤之“虚烦”,尤在泾觉得“虚劳虚矣,兼烦是挟火,不得眠是因火而气亦不顺也。其过当责心,然心之火盛,实由肝气郁而*担心,则木能生火,故以酸枣仁之入肝安神至多为君;川芎以通肝气之郁为臣,知母凉肺胃之气,甘草泻心气之实,茯苓导气归下焦为佐。虽曰虚烦,实何尝补心也。”
为此,我觉得此证由于肝血不够,血燥生热,热扰于心,故心烦而不得眠。由于肝血不够所涌现的心烦而名曰虚烦,是以它与栀子豉汤“火郁”之虚烦不眠则截然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咱们在临床发掘,医治失眠不寐之证,着手便用酸枣仁汤,服之失效而反归罪于仲景,殊不知失眠一证,心火上炎者有之,火郁懊憹者有之,痰郁火结者亦有之,而执酸枣仁汤一御万变,则吾不知其可也。”
冯生又问曰:“末年人的失眠,而多兼影象消退,心神恍忽等证,师长的医治阅历可否为吾辈一谈?”
答曰:“末年人气血两虚,心脾不够,营卫之行涩,而阴阳水火不能缔交,是以,精力昏昏,而夜反不能睡。切其脉如缓软无力,舌质淡嫩的,可用归脾汤:人参、白术、*芪、炙甘草、当归、茯神、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大枣、生姜,送服珍珠粉0.6g。多服几剂,可看见功。
或用珍珠母、龙齿、人参、沉香、远志、炙甘草、茯神、夜交藤、合欢花、炒枣仁,共研细末,炼蜜为丸6g重,逐日早、晚各服一次,而有安神定志,交通心肾的影响。对于失眠一证,缘故极多,不能罗列。仅以所问,以示大略。医以辨证为良,慎勿拘于一方一药当中,则事甚矣。”
诸位称善而退。
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